半島都市報2月20日訊(記者 魏海洋 ) 2月20日下午,市政協分組討論第七組討論會上,關于殘疾人的救助和保障問題引來市政協委員們的熱議。市政協委員、市殘聯理事長、黨組書記管艾宏和市政協委員、青島交運集團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玲現場辦公并達成協議,預計今年將有30到40輛公交車公益宣傳殘疾人
就業政策。
20日,殘疾人的救助和保障的話題一提出,引來許多委員的關注和討論。其中,市政協委員、市殘聯理事長、黨組書記管艾宏提出了要落實殘疾人就業相關政策,而這方面的政策在宣傳上卻遇到了難題。沒想到,在同一討論組的市政協委員、青島交運集團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玲聽了管艾宏的發言 ,決定做這樣的公益宣傳活動。兩人一碰頭一商量,就定下了具體的宣傳方案。“我們集團會拿出30到40輛公交車,運用公交車的宣傳能力配合做好殘疾人就業相關政策的公益宣傳。”王玲說。
管艾宏告訴記者,除了20日和交運集團達成了合作協議,一些有利于殘疾人的工作也被拿到了現場辦公。“旁邊組的一位委員聯系到我,說他們那邊的一家自閉癥兒童康復機構想申請成為定點機構,我特地叫來了我們殘聯康復處的處長,現場審核。我還得到一個消息,在討論會上,一個人力資源機構承諾為島城的殘疾人開發兩千個適合殘疾人工作的崗位。”管艾宏說。
不僅多救助還要多培訓
今年起重度殘疾人每年多領1200元 殘疾人一方面要救助,一方面要培訓,如何讓殘疾人在不斷提高生活補助水平的同時,健全殘疾人綜合發展的路子?2014年針對殘疾人有何利好政策?2月20日,市政協委員、市殘聯理事長、黨組書記管艾宏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談殘疾人工作的改革,圍繞殘疾人綜合發展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重度殘疾人新設護理補貼 “這兩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出臺了30多個文件保障殘疾人。”管艾宏說,青島市持證殘疾人有19萬人,針對殘疾人的補助在逐步提高,其中,為聽障兒童植入電子耳蝸復聽,每個需要植入人工耳蝸的兒童補貼20萬元,幫殘疾兒童恢復了正常生活。
管艾宏說,2014年針對重度殘疾人的救助將繼續提高。她指出,重度殘疾人存在照料難、補助少等問題。“重度殘疾人享受殘疾人補助,困難殘疾人享受低保 ,但這部分救助金加起來對于重度殘疾人來說還不夠。”
管艾宏表示,2014年,就業年齡段(16歲到59歲)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癥殘疾人將獲得每人每月護理補貼100元。“也就是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將每年多領1200元的護理補貼,從2014年1月份開始。”管艾宏說,據統計青島市將有5000多名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享受補貼。“多出的這每月100元護理補貼,重度殘疾人可以利用這些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獲得護理照料。”
殘疾兒童救助年齡擴到15歲 “今年開始,殘疾兒童的康復救助年齡將從0到9歲擴充到0到15歲。”管艾宏說,青島的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全國領先,國家政策的標準是0到6歲,而青島市在 2013年將獲救助年齡段從6歲擴充到9歲,2014年又進一步擴充到15歲。“通過擴充年齡段,今年將有2000名殘疾兒童被劃入救助范圍,進一步獲得救助。”
“我在這里要重點提一下自閉癥兒童,這部分兒童也應該得到重視,獲得救助。”管艾宏說,據統計青島市有1.7萬名精神殘疾人,而且由于社會壓力大等原因,有心理問題的人的數量每年以 17%到20%的速度增長,心理問題以及精神殘疾越來越被重視。“在兒童年齡段,自閉癥是一個難題,針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政府每月補助是3000元,補助金額挺高,進一步完善自閉癥兒童康復機構就成了下一步問題。”
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急需完善 目前,青島市有近千名殘疾兒童進入定點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管艾宏說,目前有66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承擔著殘疾兒童的聽力、腦癱、智障、孤獨癥的康復訓練。
在 66家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中,公辦的38家,私營的28家。但是,由于目前青島市尚未出臺有關民營康復機構的扶持政策,使得這些機構的生存發展普遍存在融資困難、場地難、運營難、監管失范缺位、聘用專業人員難等問題。
“自閉癥兒童的專業技術教師很缺,很多人不愿意從事這種工作。”管艾宏說,在前不久青島市舉辦了第二屆聽力語言康復教師技能大賽,通過大賽的形式培訓專業教師,可是即使通過這種方式,還是面臨著專業教師少的難處。
管艾宏此次兩會對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提案,她表示,應對新建或改(擴)建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按照實際總投資額分別給予一定比例的一次性資金扶持補助。根據機構的投資級別進行階梯補助。記者 魏海洋 實習生 孫豐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2014青島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