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0個大中城市
房價的全年變動情況終于在 1月18日塵埃落定。根據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在新建商品住宅方面,環比、同比價格上漲的城市分別達到了65個和69個。全年房價不出意外的在一片上漲聲中落下了帷幕。不過,環比漲幅趨緩的數據也似乎暗示著,房價已經在上漲中出現了回穩的態勢。
房價上漲中出現回穩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無論是新建商品住宅還是二手房的銷售價格,2013年最后一個月仍舊出現了大面積的上漲。尤其是從房價的同比上漲幅度上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僅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69個。1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繼續超過20%,達到21.9%。
不過,即便房價整體上漲勢依舊,但從環比價格的變化看,還是出現了許多回穩和減速的信號。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在解讀12月份的全國房價數據時表示,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比11月份回落的城市分別有39個和36個,比11月份分別增加了7個和3個。分城市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比11月份均有所回落,分別回落了 0.1、0.1、0.1和0.4個百分點;天津等31個二線城市環比平均漲幅比11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唐山等35個三線城市環比平均漲幅比11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一線城市漲幅回落最明顯 根據鏈家市場研究部的統計數據,2013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平均新建商品住宅環比價格指數為100.4,比上月下調0.15點,已經是連續第 4個月環比下降。同比價格指數為109.7,較上月上漲0.08點。二手住宅價格平均環比指數為100.34,較上月下降0.06點,連續2 個月下調。同比指數為105.21,較上月上漲0.18點。
在鏈家市場研究部研究員張旭看來,9月到12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指數持續降低,意味著價格上漲的壓力已經略有減輕。同比指數雖然仍處于擴大趨勢,但漲幅也已經連續5個月縮小。至2013年年末,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下調的城市只有溫州。同比漲幅控制在10%(含)以內的城市有 41個,占比58.6% ,大部分都集中在三線城市。特別值得關注的依舊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在這些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已經連續4個月同比漲幅在20%以上。
“ 四個一線城市12月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都較上月有所下調。”張旭表示,從四季度以來,一線城市價格環比漲幅回落最為明顯,12月比9月,新建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環比指數下降0.8點,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環比指數下降了0.4點。整體看來,年末各區域價格漲勢逐漸趨同。
三因素導致房價增速放緩 盡管2013年全年房價依舊是在上漲聲中落幕,但是12月70個大中城市價格漲幅回落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業內人士看來,年底全國房價的微妙變化與年末市場降溫有很大關系。
從政策層面看,中央雖然定調房地產調控逐漸去行政化干預,但對于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調控依然從嚴。再加上不動產登記與房產稅出臺預期加強,對于市場漲價信心有一定程度降溫;四季度前后,多個城市密集出臺樓市調控,其中不乏有限購、限貸大幅收緊的城市,對于需求釋放有明顯抑制作用。尤其新房限價措施嚴厲,年底新盤入市和漲價難度都有明顯提升;另外,商業銀行信貸額度緊張,年底批貸周期延長,優惠幅度降低,也使得需求入市的節奏明顯放緩。據新華社
■分析
市場化調控機制還需加緊步伐 1月18日,2013年的房價“
成績單”已經交出,大多數城市房價都實現了“逐月上漲”,成為繼2009年以來,樓市最為瘋狂的一年。已經開始的2014年房價走向將會怎樣?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李晟認為2013年樓市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分化開始顯現,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房價漲幅要明顯高于二三線城市,但是基本可以認為是供求矛盾所決定的,一線城市的房價快速上漲是由于強大的剛需推動,而在部分二三線城市由于庫存較多,需求有限,房價必然增長乏力。而像溫州、鄂爾多斯一類本身投機問題嚴重的市場,房價泡沫已經在被逐步擠破。2014年,城市間樓市價格的分化將會進一步擴大,房價總體上漲并不排除局部地區房價下跌,甚至出現局部的大幅下跌的可能。
眾所周知,房地產的問題不在房地產本身,其涉及各行各業,與經濟大環境緊緊相扣,但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仍是土地和金融兩大難題。地方政府作為國有建設用地的所有者,獨家掌握著交易市場。一些地方政府借此成為“土地主”,對房地產開發慢慢有了依賴,不想樓市變冷影響財政收入。而銀行“財大氣粗”,當開發商找上門貸款時,當然會“獅子大開口”,也不希望房價下跌。除此之外,開發商的暴利追逐、市場的無序競爭都導致房價居高不下。
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央房地產調控思路轉向以保障房和住房供應體系為主的新形勢下,2014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是“高位震蕩、逐步降溫”的態勢。而這更加緊迫地要求市場化措施出馬,規范土地價格、融資成本及投機炒作,只有這樣才能摁住地價、穩住房價。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