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1月8日訊(記者 郭玉華) 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近日印發的《中共
青島市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意見》對如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出了規定。8日記者采訪了解到,青島衛生領域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辦醫,2013年就新批準設置
民營醫院13家。
《意見》中明確提到,要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這意味著社會資金可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也意味著鼓勵社會資金以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
記者從市衛生局了解到,青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辦醫,2013年新批準設置青島魯東眼科醫院等民營醫院13家,其中西醫類8家,中醫類5家;共設置床位1600余張,其中西醫類1000余張,中醫類598張。截至2013年底,已有5家醫院完成注冊登記工作,正式對外營業。
此外,島城日前公布了第一批11家支持會診業務的試點醫院,按照要求,在這11家醫院住院的患者將新增一項報銷內容,即通過遠程會診找外地醫生看病,每小時150元的費用將納入報銷,遠程會診費用將可報銷80%。不少人注意到,11家醫院中的青島開泰耳鼻喉頭頸外科醫院是一家民營醫院。“民營醫院可納入
報銷范圍,也屬于青島支持社會辦醫的一個表現,這代表了一個趨勢就是逐層進行。”市衛生局工作人員說。
根據《意見》,青島市到2015年社會投資舉辦的醫療機構床位數、服務量將力爭達到全市總量的20%左右,基本形成公立醫院與非公立醫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醫療市場新格局。
市衛生局工作人員說,由于民營醫療機構在市場競爭中存在著先天劣勢,其發展主要面臨著定位不準確、人才引進難且流動性大、有關部門監管能力不足等問題。為了徹底改變這種局面,《意見》在堅持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的基礎上,允許和鼓勵社會資本在新建城區、新興經濟功能區和醫療資源配置相對薄弱地區興建綜合醫院;鼓勵各區市引入專科特色突出、管理成熟的連鎖民營醫院;鼓勵境外資本按照國家政策規定以合資、合作形式舉辦醫療機構,其中,港、澳、臺資在青島市舉辦醫療機構,將按有關規定享受優先支持政策;鼓勵具有辦醫經驗、社會信譽好的機構和個人,以多種方式參與公立醫院改革;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將優先考慮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設置申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