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醫院開業需磨合市民應給予理解 對于當天的各種突發狀況,有市民認為這么一家高規格的醫院出現這種問題根本不能接受,也有人認為新醫院開業需要磨合,市民要給予更多理解。“義診是最能考驗醫院管理體制是否成熟的,醫院大型義診青島前期也搞過幾次,因為科室全部放開,專家也不能預約,所以現場也有很多人不滿。”一位衛生部門相關負責人說,“雖然
齊魯醫院在醫療界是大腕,但在異地開業的一些管理方面還需盡快調整,畢竟市民對其期望值很高。”他說,目前齊魯醫院的身份證就診就比很多醫院先進,但是也要虛心向其他醫院學習好的經驗。
老兩口看病記: 折騰6小時,只量了個血壓 “擠不進去,還是回來找個社區門診打針吧。”為了趕上義診,年過八旬的市民黃連城和老伴張淑琴早上沒吃飯就坐車來到齊魯醫院青島院區,沒想到只有張老太“幸運”地看上了專家門診,黃老漢上上下下來回好幾趟卻被告知“掛號無效”。沒有醫保的張老太因為怕花錢,沒舍得做檢查,只量了個血壓,經過一上午的折騰,老兩口連呼“免費餡餅不那么容易吃”。
空著肚子去趕早班車 26日6點多,82歲的黃連城和83歲的張淑琴連早飯也沒顧得上吃,就乘坐601路車來到了齊魯醫院青島院區。7時記者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正和其他十幾位年紀差不多的老人擠在導醫臺研究怎么掛號。
“大爺您的身份證拿給我,電話號碼是多少,要掛什么科?”工作人員一邊操作機器一邊說。由于人太多,黃老漢要很努力才能湊到自助掛號機前,從人群中遞上身份證:“一個看心臟,一個看消化科。”護士也隔著人跟他確認了一遍:“你是心內科?老伴消化科?”“是是,謝謝你了。”不出3分鐘,身份證就被激活,順利地掛上了號。
手里捏著兩張小小的掛號單,兩位老人顫顫巍巍地開始找這兩個科室的位置,最終在導醫的提示下坐電梯來到了二樓。沒想到一上二樓就被眼前的人群嚇到了。原來還不到7點半,二樓的兩個大分診臺前已經分別聚集了二十多個人,都擠在那兒等待選專家分診。
掛錯號又重新掛一遍 直到這時,兩人才好好確認了一下手中的掛號單。“哎呀,錯了,錯了。”張淑琴不住地搖頭。她拿著掛號單問護士:“我這個怎么是消化內科的號?”
原來,張淑琴總感覺胸悶,想看看心臟,而黃連城則有多年便秘的毛病,想看看肛腸科,醫院沒有這個科室只能掛消化內科。然而在樓下因為人多雜亂,慌忙中倆人的號掛錯了。
兩位老人只好來到有掛號機的地方,在導醫的幫助下又掛了一次號。再一次確認就診地點后倆人就分頭排隊了。“我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出來過,都是他和我一塊,這些東西我都不懂。”張淑琴和其他患者一起擠在心內科分診臺,身材瘦小的她看上去有些無助。
擠不進去沒看上病 心內科院士張運上午的20個專家號很快就被掛完了,張淑琴幸運地排到了心內科常務副主任葛志明的專家8號。“您坐坐等著叫號吧,站著太累了。”一名義診醫生說。然而放心不下老伴的張老太還是來到消化內科診室,老伴那兒的掛號也比較順利,掛到了8號診室的4號。“那應該很快了,我們看完就在大廳這個位置集合吧。”由于倆人沒有帶手機,張淑琴有些擔心“走丟”。
然而專家們義診得非常仔細,每個病人差不多看了二十幾分鐘,這讓排號非常靠前的張淑琴等待時間被延長了,10點多還沒有看上病;黃老漢干脆從消化內科來到心內科等老伴:“不看了,醫生說我號無效了,也插不進去了。”原來,身體瘦弱又沒吃飯的黃老漢沒有力氣擠在前頭被分診,最后導致“號碼無效”。護士解釋,由于現場網絡叫號系統出了故障,加上分診方式不統一,擠不進去的就看不上病了。
上午11時許,張淑琴終于看上了病,此前她已經疲憊地在地上坐了好一會兒。醫生建議她做個消化道診查和心電圖,并為她量了血壓。“醫生發現我血壓高,我還是回來找個地方打個針行了;那幾樣檢查我也沒做,因為一共得花300多塊錢,有點兒心疼。”合計了之后,張老太和黃老漢倆人互相攙扶著走出了醫院,此時已經是中午12點多。
記者 郭玉華 圖/本報記者 王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