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舸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今年4月以來,國內乳企連續3次提價,奶價迅速飆升。國內奶價已經高居世界第四,而一杯奶需要經過899項指標檢測,則被指是奶價過高的重要原因。 高昂的奶粉價格與奶業安全危機頻繁發生并存,可謂當下國內奶業吊詭的一幕。雖然一杯奶就要經歷899項指標檢測,卻無法掩蓋國內奶業質量指標遠低于國際標準的事實。
899項指標檢測,究竟檢測了些什么,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相信不僅是備受檢測之累的奶企困惑,公眾同樣對此存有重重疑問。 2012年我國乳企的檢測費已是乳業發達國家的10倍左右。如此高昂的檢測費用,能保證奶粉質量百分之百的安全性嗎?實際上,消費者并沒有看到理應出現的效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少職能部門一向有此偏好。奶業名目繁多的檢測,民眾有權質疑,檢測是否是走過場?奶企交完檢測費用是否就等于交了買路錢?如果以上問題沒有合理的答案,899項指標檢測就會陷入管制陷阱——眾多指標檢測沒有幫國內消費者獲得更安全可靠的奶粉,反而要為價格不斷上漲卻質量低劣的奶粉買單。那么,關于899項指標檢測,有關部門能否公示一下呢?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