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海峰 李劍橋
11月1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
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共30條,提出通過加強引導、增加投入、簡政放權、優化環境、激勵創業、推動創新、強化考核等一系列舉措,助推服務業改革發展,力爭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左右,基本形成服務業占主導地位的經濟結構。
社會資本平等進入服務業領域 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要特別重視發展信息、物流、教育、研發、文化、旅游、養老、醫療、金融以及各種商務服務等行業和領域。把更多的政府資源用于公共服務,引導社會各類資源投入服務業。
除進一步強化公共財政支持公共服務的屬性之外,各類政府產業扶持和結構調整資金,一般不再投入競爭性工業領域,主要投向服務業。各級政府在本級財政預算內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服務業關鍵環節和新興領域發展,通過貼息、補助和獎勵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推動政府、國有企業為主投資的項目設備采購和專業服務整體外包,增加對公益服務的政府采購,實行機關物業管理服務政府采購,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法律服務政府采購。
打破行業壟斷。除國家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允許各類社會資本平等進入各服務業領域。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城市供水、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在設立登記、行政許可、建設、土地、稅費、金融、政府資金扶持和采購、醫保定點、資質認定標準、學科建設,以及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價格等各方面,執行與公辦機構相同的政策;在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認證、職稱評聘、職業技能鑒定、進修培訓、科研課題申請招標、成果鑒定驗收等各方面,享受公辦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同等待遇。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形式,參與相關公辦機構的改制重組。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鼓勵外資在我省以合資、合作方式舉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逐步取消境外資本的股比限制。放寬對外商投資小額貸款公司股比限制。落實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健全完善外商投訴協調機制。
不得新設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 在減少行政審批方面,“30條”提出,省政府規章不得新設工商登記前置性審批項目;已經設定的,按照程序將直接關系國家安全和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前置性審批項目改為后置審批,其他一律取消。對不涉及國家規定前置審批的經營項目,登記機關直接核定企業經營范圍。除國家有明確規定外,服務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一律實行備案制。省內房地產等企業可在項目所在地以分公司名義辦理項目審批手續、設立銀行賬號、交納有關稅費,可不再新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
全面推行并聯審批制,相關職能部門要平行運作,必要時采用集中會簽會審制。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凡是下級行政機關作實質性審查、上級行政機關只作程序性批準的審批事項,采取授權或委托方式下放到下級行政機關辦理。
園區內生產性服務業
可參照工業用地政策 在工業園區內建設的物流、研發和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可參照執行工業用地政策。鼓勵利用工業和倉儲用房興辦服務業,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改變用途的,經批準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供應。進一步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110千伏安以下的商場、超市、餐飲、賓館、冷庫等無法避峰用電的企業,不再納入執行峰谷分時電價范圍,并分步實施到位。
在財政扶持、稅收優惠、公共服務、金融服務和產業引導上更多向小微服務業企業傾斜,推動全民創業。對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和創業服務等類型的社會組織給予注冊。利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部分建立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主要用于扶持自主創業和小微服務業企業發展,給予小額擔保貼息和促進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建設等。放寬小微服務業企業市場退出規定,延長休養生息時限。支持個體工商戶轉為小微企業,稅負增加的,所在地政府給予相應的補助。
對引進的緊缺高端人才,經認定由所在地政府或企業給予一次性安家費補助,企業補助安家費按規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對于在省內居住超過一年的,在子女教育、醫療方面享受當地居民待遇。省政府獎勵對服務業發展和行業推動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業人才,每年獎勵20名,由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給予每人一次性獎勵30萬元。
推進行業協會商會
與行政機關脫鉤 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對行業協會、商會、科技、公益慈善和社區服務類等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管理,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的審查同意。降低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的登記門檻,實行登記、備案雙軌制。將異地商會登記管理權限下放到設區的市,非公募基金會的登記權下放到設區的市和縣(市、區)。探索一業多會,引進競爭機制,激發行業協會、商會發展活力。
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完善過渡政策,加快轉企改制步伐;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實行政事分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積極探索管辦分離的有效形式。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積極探索民辦非營利機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開展非營利性民辦職業院校教師社會保障與公辦學校同樣待遇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在全省民辦教育、醫療機構推廣。
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
養老保險試點 擴大服務業企業貸款抵(質)押品范圍,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股權、特許經營權、應收賬款、收費權、動產等抵(質)押貸款業務。加快發展消費金融業務,滿足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領域的信貸需求,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支持品牌和標準化建設。扶持培育一批本土服務業名牌,制定振興“魯菜”發展規劃,加快“魯菜”開發創新,提升品牌形象和餐飲市場占有率。支持服務業集群集聚發展。對省政府認定的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由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給予一次性獎勵,并適當安排部分建設用地指標予以支持;對示范區內的現代服務業建設項目,給予優先扶持。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