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舒圣祥 今年9月,印度下議院通過《2012年街販法案》,承認街販在印度經濟中的合法地位。新法案承認了地攤是一種正常的經濟行為,并從多個方面捍衛了地攤的合法性。(9月2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這些年,國內城管和攤販的矛盾,似乎成了一個永遠也難以解開的死疙瘩,公眾經常聽到城管和攤販發生激烈沖突的新聞,并出現過湖南瓜農與城管發生沖突后死亡、沈陽小販夏俊峰刺死兩名城管而被執行死刑等極端案例。
實事求是地說 ,在街邊無序擺攤,既阻礙交通,也影響了周圍的環境,確實需要進行規范和治理。相關政府部門也努力修建一些農貿市場,希望能把小販集中起來,統一管理。但從實踐來看,把小販都拉進農貿市場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由于一些農貿市場租金和管理費太高,很多小販為了省錢還是繼續“打游擊”。此外,街邊小販的攤位更加靈活,人們買東西也更加方便,這也是他們有著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印度通過立法承認了擺攤屬于一種合法存在的經濟行為,在賦予街販合法社會地位的同時,也將其納入規范管理。法案規定,每個城市都必須成立城鎮販賣委員會,所有街販都必須向委員會申請營業執照,并選擇攤位;所有市政機構對街販子進行一次普查,在城鎮規劃時為他們騰出空間。
由此可見,印度的這次立法,不僅有效保護了街販的合法權益,使其不容易被政府部門隨意取締,而且也使得相關職能部門的執法和管理更加規范,筆者認為,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借鑒的地方。從制度和立法層面上明確攤販的身份,既可以解決小販的生計問題,也有助于規范
城管執法。倘若城管粗暴執法,隨意取締攤位、沒收小販貨物,那么小販可以依據相關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如此一來,就可以大幅度減少城管跟小販的沖突。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