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青島實驗初中的劉曉琳老師在支教的曹縣第一初級中學給學生上課。
“這里的孩子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更好的教學設備,這一年的支教生活,我就是孩子們的信息傳遞員。”秦曉老師表示。
2013年9月,新學期開始,84名
青島教師來到了菏澤市,開始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從海濱來到內陸,從條件優越到條件艱苦,島城第一批支援菏澤的教師在砥礪自我的同時,也把島城教師的風采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帶到菏澤。
此次來菏澤曹縣支教的教師有14名,分別是:分到曹縣曹城辦中學的杜青梅、石巖、劉忠臣、張敏老師,分到曹縣第一初級中學的劉曉琳、薄福春、張存、郎咸蒙、嵇境順老師,分到曹縣磐石辦中學的秦曉、呂冰老師,分到曹縣實驗中學的趙萬倫、董琳茹、王淑梅老師。
目前,14名老師都已經安排好住宿,雖然有些老師還不太適應新環境,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但大多數老師已經開始了正常的教學生活。
記者了解到,為了加大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的力度,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青島市采取區域內城區教師支教、跨區域城市教師支教、校對校協作支教三種方式,開展支教工作。2013年是青島教師首次支援菏澤教育工作,實際派出了84名教師。84名老師中,年齡最小的23歲,最大的50歲,40歲~50歲的有52名,占60%多。
在曹縣第一初級中學支教的郎咸蒙告訴記者,他去年已經在膠南市支教一年,“我很享受支教的過程,去年有了經驗,今年又來支教,我能夠完全勝任,充滿信心。”
“下午我講了校級公開課,孩子們比我想象得積極,踴躍發言,效果很好。”劉曉琳老師今年剛剛考入青島教師隊伍,就來到了菏澤支教。她表示,在支教生活中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對教師這個職業有更深的認識。
■人物
一堂物理課,滿屋歡笑聲 秦曉老師是青島藝術學校的物理老師,新學期開始,她來到曹縣磐石辦中學,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工作、生活環境變差了,但她依然微笑。“來到曹縣,我多了200多個孩子。”秦曉把她所任教的3個班級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說,一年的支教生活將充滿感動與回憶。
“這樣的老師不多見” 磐石辦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雖然位于曹縣城區,但是學校門前坑坑洼洼的泥路以及破舊的教學樓還是顯示出這里的落后。學校是回民中學,少數民族學生較多,總共有1500多名學生,其中900多人住校。
“學校的硬件設施很差,孩子們因為離家遠,兩個星期回家一次。”校長蘭守德告訴記者,全校的教師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新教師無法及時補充。秦曉老師來到學校后,不僅承擔起了3個班的物理課,還跟校長主動要課,讓校長多分配一個班的教學任務給自己。“這樣的老師不多見,我們組織了全校的物理老師,不定期聽秦曉老師的課,希望能有所收獲。”蘭守德說。
高中老師教初中很上手 來到磐石辦中學,秦曉的教學對象從高中生變為了初中生 ,這對她來說并非難事,不過她還是很認真地備課。“學生對象不同,教學方法也要轉變,初中學生的課要盡量講得生動,讓學生們愛聽。”
秦曉擔任了初二3個班的物理課,一個班的學生超過80人,這是她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第一次進教室,我都驚呆了,從沒見過一個小教室有這么多學生。”教室很簡陋,學生的課桌上布滿坑洞,有的教室講桌也是爛的。
9月9日下午初二5班的第一節課是秦曉老師的,來到課堂,她首先做的是矯正學生們的坐姿。記者看到,這里的學生顯得很自由,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左顧右盼,亂講話的也不少。秦曉并沒有生氣,而是露出了她一貫的笑容:“如果大家再不聽話,我可要懲罰大家嘍,亂講話的罰唱歌,坐得不好的罰跳舞。”一句話逗笑了學生,不過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學生們顯然收斂了許多。
課堂上,秦曉把書本知識和有趣實驗結合起來,不時還穿插著一些生活小故事。“有時候發呆也不一定是壞事,牛頓就是在蘋果樹下發呆,才有了后來被蘋果砸中腦袋發現了物理現象。不過不許大家在上課時發呆喲。”簡單一句話,把學生們逗樂了。
主動申請去宿舍查房 秦曉說,她來到磐石辦中學,發現學生們的生活條件很苦,有的學生午飯都吃不飽,但是孩子們的求知欲很強。
“我現在在跟校長申請,讓我每天晚上去宿舍查房。”秦曉每天都要去學校宿舍樓轉一圈,“反正我晚上也沒什么事,想來宿舍照顧一下孩子們的生活,和他們聊聊天,交朋友。”秦曉說,但校長怕累著她,一直不同意。
“這里的孩子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更好的教學設備,這一年的支教生活,我就是孩子們的信息傳遞員。”秦曉表示,這一年,她要多看多聽,多了解學生的心聲,把這些孩子們的心聲帶到青島,說給更多的人聽。
■幕后故事
為了支教“棄子”搬家 “我們不怕苦,我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聽到支教,我第一個報名參加了。”趙萬倫是青島一中的老師,今年43歲,本次支教被分到了曹縣實驗中學。“我就是想為菏澤的教育出把力,讓這邊的孩子也能接觸到青島老師的教學方法。”趙萬倫表示,在菏澤的一年,雖然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是自己不怕。
“趙老師為了支教,可是‘棄子’搬家啊,下了很大決心。”和趙老師分在同一個學校的王淑梅老師告訴記者,趙萬倫老師的兒子今年開學上初三,面臨中考,正需要家人的關心照顧。而趙老師的妻子平時工作比較忙,趙萬倫老師選擇支教,要離開妻兒一年時間。為了方便兒子上學,他把自家房子租了出去,又在兒子學校旁租了一套房子。“我這一年不在家,孩子離學校近點兒,方便。”趙老師告訴記者,在孩子中考的關鍵一年自己沒能在身邊 ,自己心里對孩子還是有些愧疚,但他表示兒子能夠理解自己,畢竟這是在幫助別人,也是實現他的支教愿望。
斷水斷電苦中作樂 9月7日,在曹縣支教的14名老師迎來了支教生活的第一個周末,本想好好休息一下的老師們被斷水斷電的難題困擾了。在艱苦的環境下,十幾位老師苦中作樂,組織了第一次聚會。怎樣搞好支教生活成了這次聚會的主要內容。
“我們學校沒水,今天我都沒洗臉。”“我們學校沒電,本來想跟孩子視頻呢。”記者了解到,支教老師遇到的生活困難有水電網不能及時供應、飯菜和飲水不合口、上廁所要走老遠的路等。不過,老師們告訴記者,這根本算不上苦,真正讓老師們感到難過的,是看到曹縣的學生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還能認真學習,有的孩子家庭條件不好,中午飯都吃不飽。每每想到這里,老師們就感覺支教的責任重大,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 魏海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