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小二 “能吃藥最好不打針,能打針最好不掛水。”這個道理各大醫學院的課堂中,老師都會向學生傳達。然而,調查顯示中國人年輸液超百億瓶,每年10萬人因輸液喪命。 過度輸液,會導致過度醫療,讓病人產生抗藥性。臨床發現“吊瓶”中加入的藥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現實中,為何有如此多的人熱衷于輸液呢?這固然與病人治病求快的心理有關,但更重要的,恐怕還在于醫生的“求利”心理。在目前國內以藥養醫的環境下,我們的醫生希望病人多輸液——因為開藥病人可能只需要花費二三十塊錢,可輸液病人卻動輒要掏二三百元,醫生從中有利可圖。我表弟在美國留學,剛到洛杉磯的時候發燒38℃,醫生只給他開了維生素,讓其回家休息。表弟幾次三番要求醫生給他輸液,都被醫生“無情”地拒絕了。結果,在國內次次感冒都要輸液的表弟,愣是靠著幾片維生素抗過了那次感冒。
在美國,如果醫生濫開吊瓶,首先站出來的不是病人,而是保險公司,在這個問題上,保險公司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因為美國大部分人都購買了醫療保險,而醫藥費通常是由保險公司支付,若保險公司發現醫生給病人開了大量的吊瓶,這無疑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利潤,保險公司自然會“卡”住不予報銷。
想摘掉輸液大國的帽子,說到底,還是要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醫療環境。相關部門還需加強監管,扎緊“濫用吊瓶”的籬笆,否則,即使在壯年時候沒遇到醫療事故輸液而死,年老時,也可能會面臨無抗生素可用的悲慘境地。(作者系島城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