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榕博
在山東省教育廳剛剛出臺的2014年高考實施意見中,英語聽力考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日常學業水平考試中對英語聽力的考核。此舉讓中文與外語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地位重新回歸某種“平等”。在山東,從2014年的高考起,英語終于和語文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詳見本報A04、A05版) 從2000年國家開始實施英語聽力測試算起,英語“考聽力”在山東省和國內大部分省份已經延續了14年之久。實際上,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在一個國家高等教育選拔考試中專門測試英語聽辨能力,在世界上英語區以外的國家并不多見。而相比于筆試,聽力考試明顯受到考試設備、考場環境等外界條件影響,這也造成每年高考英語聽力的20分鐘成為意外事件最多的考試項目,在聽力環境無法完全平等的情況下考核“價值”30分的聽力試題,風險不言而喻,因此取消英語聽力也在情理之中。
在我國浙江、河北、吉林等多個省份,從2005年開始已經陸續取消了高考聽力測試,山西、內蒙古、河南省份則僅做錄取參考分。作為一門工具學科,逐漸減少英語在高考中的“應試”分量,或許才可能真正讓英語從孩子嘴中說出來,聽進去。
不過,在高考指揮棒仍然發揮作用的時候,減少一個考試選項可能意味著一部分“知識”甚至“輔導班”從此失去市場,因此
取消聽力招來了不少人的反對。有人認為聽力是基本功,學生在“說”英語方面本來就有欠缺,取消聽力測試會直接導致對聽力不重視,進而阻礙英語口語的表達。還有家長擔心,缺少聽力訓練,孩子會在一些像托福、雅思這樣的考試中錯失良機。
但誠如學生在學習語文時不需要考核聽力一樣,當人們真正將一門語言作為工具使用時,它才會真正發揮自己的價值。相反,目前人們所重視和惋惜的英語“聽力”,還和應試息息相關。我們曾經培養的大量高分的雅思學生不少還是無法擺脫“啞巴”英語,這足以證明此前教育對英語聽力甚至對英語的應試教學是一種誤區。
不少教育專家說,取消英語聽力對學生是一種
減負。其實,對于“卸下”考試使命的英語學習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減負呢?
(作者為本報時政新聞中心記者)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