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小二 被稱為長壽之鄉的廣西巴馬,近年有大量癌癥患者、養生人士擁入,被稱為“候鳥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人戴著手套在山坡上如狗爬行,有人聽說有癌友喝尿治療,為此勸服妻子當場嘗試。 廣西巴馬,是國家級貧困縣,但與此同時,也是世界第五大
長壽鄉,每10萬人中就有近31位百歲老人。早在1810年,清朝的嘉靖皇帝就為巴馬142歲壽星藍祥題寫過祝壽詩。在嘉慶皇帝看來,藍祥之所以能夠延年益壽,秘訣一在于煙霞環繞的美好環境,二在于像老子一樣寧靜淡泊的心態。其實,這兩點放到今天一樣適用。如果人們生活在一個青山綠水,沒有房貸、車貸,沒有巨大精神壓力的環境里,想必也不會有這么多人患癌。
看看巴馬人的生活環境可謂卓越,無污染,綠化指數又高,長出的莊稼也是純天然的。此外,他們依然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始的耕作方式,而且生活簡樸清苦。他們長期素食,一年到頭,才殺一頭豬。除了油、鹽、生抽,找不到第4種佐料。這與現代人頓頓大魚大肉、熬夜、抽煙酗酒的不良生活方式相比,簡單健康得多。
其實我們的祖先,又何嘗不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村前溪水潺潺,枝頭黃鸝啾啾,只是現代化大發展的強大欲望,扭曲了人們的心態,催逼著人們不惜放棄環境,也要追逐經濟利益,其結果是每年有如此多的人死于環境污染,片面追逐利益的路上。在這方面,生活在現代大都市、城鎮化水平較高地區的人們,最該應向巴馬人取的經,無疑就是“心經”—— 是那種與自然親近、淡漠名利的
好心態。(作者系島城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