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有補貼,還可供暖10萬戶 據介紹,該項目在今年10月份左右就能投入生產。“這個項目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安裝的兩臺75噸的鍋爐所產生的蒸汽一部分是用來發電,“按照我們預計,每年可發電1.7億度。”這位負責人表示,這些電量可以供王臺、紅石崖甚至膠州等地使用,“這畢竟是新能源,每發一度電還有相關的補貼,所以我們認為其前景是廣闊的。”采訪中,這位負責人表示,
秸稈發電運營成本高,但這個成本不會讓用戶承擔,國家有相應的補貼。不僅如此,王臺鎮政府經貿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一旦該項目投產之后,還可關閉掉周邊一些小型的污染比較嚴重的煤炭發電企業。
據介紹,除了發電之外,該公司還可以向周邊一些需要用蒸汽的企業提供蒸汽,據王臺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王臺鎮有500多家企業,現在不少企業都使用小鍋爐進行生產加工,這些小鍋爐設備陳舊老化,有些已經淘汰,根本不符合當前環保要求,造成現有企業用汽成本高,而這個項目可以滿足工廠的生產加工,既解決了企業的需求還可以達到節能的效果,“不僅如此,冬季時,我們還可以向周邊用戶供暖。”這位負責人介紹說,根據當時的計劃,他們的供暖面積可以達到500萬平方米,可解決近10萬戶居民的供暖難題,“我們曾粗略地計算了一下,可以解決王臺、紅石崖、膠州以及保稅區部分小區的供暖問題。”
打包用機器,每畝付農民30元 秸稈的收集一直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現在人工費非常高,用人工收集秸稈非常不現實,那如何解決秸稈的收集問題呢?“雖然沒有投產,不過我們已經為此做過了調研。”據
西海岸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徐先生介紹 ,像這樣的新能源項目在省內其他地方已經有投產的了 ,而他們就借鑒了這些公司的經驗。
“我們主要從膠州、平度、高密、以及臨沂等地收購秸稈。”據徐先生介紹 ,他們會在每個區域設立一名代理人,代理人專門負責收集該地區的秸稈,“秸稈根本不用農民收集,只需要機器就可以完成 。”徐先生說,有一種打包機,可以將散落在田間的秸稈收集起來,并自動打包成捆,還有的是直接安裝與收割機配套的打包機。“收割機割完之后,秸稈就直接被裝進了袋子里。”徐先生說。
“用打包機來處理秸稈,大約一畝地付給農民三十塊錢,這樣農民根本不用動手,在地頭等著數錢就行了 。”徐先生表示,這樣預計年消耗秸稈17.15萬噸,能增加農民秸稈收入5000多萬元。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秸稈“全身都是寶”,秸稈發電后產生的灰粉不會扔掉,經過除塵和發酵等程序,可以變成好肥料,這些肥料含鉀量非常高,他們把這種方式叫“過爐返田”。
文/圖 記者 劉鑫 徐新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