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衛生法》5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其中明確提到,家屬甩包袱、遺棄
精神病患者,將被起訴。記者采訪了解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八個封閉病區每個病區幾乎都有住院很多年的病人。雖然不是明著“甩包袱”,醫藥費還會交,但有的已康復病人家屬就是不往家接,把醫院當成了“養老院”。還有很多精神病患者家庭,因為害怕被人說,通常都不會將患者送往醫院治療……
該進的進不去病恥感是主要原因 因為學習壓力過大,孩子患上精神分裂癥被迫退學在家,可怕去精神病院看病住院影響孩子的“名聲”,將來長大了娶不上媳婦,母親一直阻止不給孩子看病。疼子的母親險些被自己親生兒子要了性命。
怕兒子娶不上媳婦,不治 孫靜(化名)和丈夫老家都是菏澤農村的,婚后倆人育有一兒和一女,為了讓孩子能夠接受好的教育,她跟丈夫在2007年的時候來青島闖蕩,由于倆人都能吃苦也肯干,幾年下來租了個小店鋪,做起了小生意。雖然賺錢不是特別多,但是一家人生活也算平淡幸福。
可自去年開始,16歲的兒子張強(化名)成了一家人的心病。一直比較內向的孩子自從轉學過來以后,因為家庭條件比不上同學,一直比較自卑,而孫靜和丈夫那些年因為忙于創業也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直到發現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不僅不愿跟人說話,甚至動不動就動手打人,連自己最疼愛的妹妹都打。孫靜去管教他,還想跟她動手。
好好的孩子這是怎么了?孫靜帶著張強也去醫院看過心理醫生,診斷為因學習壓力大,長期自卑等不良情緒導致的精神分裂癥,并且出現幻聽、妄想等癥狀,建議住院治療。可孫靜擔心,孩子年紀輕輕就住精神病院,長大了媳婦都娶不上,就沒給治。
孫靜找借口給兒子辦了休學,家里的生意也全交給了丈夫,她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偏方自己在家給孩子治病。可藥不對癥,越治病情越嚴重。任家人如何勸說,她仍然堅持不去醫院,“送到那種醫院,孩子這輩子算毀了,治好了又怎么樣?讓人知道,還怎么娶媳婦?”
病情日益加重,張強開始對母親拳打腳踢。孫靜熬制的藥湯在他看來是配置的毒藥。孫靜忍著,直到張強向她舉起了刀子,拼命刺下,聲嘶力竭要跟她同歸于盡……送到醫院后,孫靜跪求醫生救救自己的孩子,她悔恨自己的“溺愛”反而耽誤了孩子的治病時間。
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全市8.7萬人 像這樣諱疾忌醫的病例不止一例,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姜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也表示,因為現在社會對精神病人仍然存在的歧視,讓部分患者難就醫——一位小學老師得了抑郁癥因為沒有及時治療發展成了精神分裂,自己不想活了。她怕自己死后,女兒沒人照顧,自己親手殺死了女兒又選擇自殺。結果女兒沒了自己卻被搶救過來。
此前數據統計,本市重度精神患者的發病率已占到1%,相當于說一百人當中就可能會有一個重度精神病患者。如果按照這個比例算的話,根據青島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青島常住人口是871.51萬人,也就是說,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有8.7萬多人,除了掌握的3.2萬多,還有5萬多人是“
流浪”在外的。
“這里面有一些可能到了外地求醫看病,有一些可能病情是比較穩定的,但肯定會有一些病情不穩定需要住院治療的沒有住院。”王主任說。
病房一直“超負荷” 10多名醫護人員需要照顧80多位老人,原本開放的病床是550張,但實際上能達到850張,而且一直處于“超負荷”運轉的狀態,醫院醫教科董主任說,“沒有辦法,醫院沒有權力強制病號出院,病床滿了,但還有的千方百計擠進來。有的病人放到門診大廳就不見人,醫院也只能是先救治病號。”就在采訪的當天下午,門診上還接到了一位病號,因為各病區都“滿員”,董主任好不容易才協調出了一張床位。
現在病房這么緊張,董主任說,一個原因是現在病人在增多,雖然說社會上對精神疾病的觀念扭轉比較慢,但整體上重視程度在增加,到醫院看病的病人多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病床流轉不合理。像本該出院的病人不出院,長期霸占著病房,占用醫療資源。”董主任說,里面的不出去,肯定就導致外邊的一些病號住不進來。
病恥感等情感因素占主因 “以前因為經濟原因治不起病而放棄治療的患者有一些,尤其是下面經濟相對落后的區市患者,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醫保、新農合等報銷比例的提高,現在因經濟原因放棄治療的比例越來越小。”王主任說,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情感因素的原因。
醫教科的董主任也說,情感因素是阻礙患者就醫的主要原因。其實精神疾病跟其他疾病是一樣的,都是一種疾病,但人們還是會戴著有色眼鏡看。家人害怕一旦接受治療便會被別人當成笑話、擔心兒子娶不上媳婦、害怕治療會引起副作用反而更不好、不忍心看家人住進來。就是因為這些情感因素,有時反而阻礙了患者的治療。
“其實在《精神衛生法》出臺之前,在沒有患者或患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醫務人員也不能對他們強制治療的,除非已經發生了相關事故,由公安機關送到醫院。”王主任說,在社區調查時,有時也很無奈,明明家里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但家人就是不承認,拒不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