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泊河早市上很多攤販東西擺到路上
海泊河早市上人很多
4月7日依舊開放的臺西緯四路早市
“我覺得對于那些非法的游商浮販,既要清理,但是同時也得注意方法,得讓老百姓能吃得上飯 。”家住四方區的楊天金阿姨跟記者說。4月8日,本報刊登了關于青島市取締34處早夜市的跟蹤報道之后,本報也設立了熱線電話平臺,供市民來說說自己的意見 。4月8日,記者先后接到了二十多位熱心市民的電話,有的提建議表示支持這項政策,非法早市擾民、影響交通而且沒法保證食品安全,應該予以取締;但是也有市民表示,對于早市不能一刀切,有些確實很便民,讓老百姓可以買到便宜菜;一位公交車司機也打來電話,說在臺東車站有的商販占了人行道,行人只能到馬路上等車,非常危險……在所有的建議中,海泊河早市的去留成為關注的焦點,而意見完全相反的兩派也是針尖對麥芒。在此,本報記者將市民反映的部分意見和建議一一列出來,希望能給相關部門的決策與執行提供參考。
觀點交鋒
支持方:食品安全無保證,該管 對于早夜市的處理,有不少市民表示支持取締,市民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記者,早夜市存在很多弊病,與城市的發展很不協調,而最讓他覺得擔心的,是早夜市上的食品無法保證安全。“你看現在好多早夜市,都是亂擺、亂放、亂設攤,管理根本跟不上,不光影響市容,而且擾民、影響交通,也跟我們青島的城市形象不相符,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食品安全沒法保證。”張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很多早市為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了市場,而且早夜市上的很多肉類、蔬菜也沒法溯源,怎么來保證食品安全問題?這對老百姓來說是最關鍵的問題了吧?”
反對方:要讓老百姓能吃上飯 早夜市涉及老百姓日常的基本生活,因此也一直是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它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相關部門在制定決策的時候盡可能想得細致。在市民的建議中,一位83歲老街道辦主任楊天金阿姨的建議讓記者印象深刻,“攤販也靠這個吃飯,老百姓還得在早市上買菜,非法的游商浮販應該取締,但是也得注意讓老百姓吃上飯。”楊阿姨說,“現在有些游商浮販,影響交通,也影響市容,這些我是支持取締的,但是早夜市上的臨街商戶,畢竟都是靠這個吃飯,所以也得考慮一下讓老百姓能吃得上飯不是?”
“伊春路夜市可千萬別取締啊,一旦沒有了,我們買菜每月要多花兩三百塊錢呢。”4月8日,王女士打來電話,看到伊春路夜市要取締的消息,她說希望相關部門能考慮一下附近居民的感受。“我們不是本地人,目前還在東勝路小學附近租房住,因為孩子要上幼兒園,我沒有找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就靠丈夫的工資。但每月只有3000多塊錢,除去每月1200元的房租、400元的幼兒園費用,開銷壓力很大。所以,為了攢錢只能從牙縫里省,在夜市買菜便是一個途徑。”
王女士說,她已經習慣了到伊春路夜市買菜,雖然附近有個室內市場,但菜價高很多。“我對比了一下,一頓晚飯吃的菜,如果在夜市上買,能比室內市場便宜2~3塊錢。像荷蘭豆剛上市的時候,夜市上賣5元/斤,而市場里賣8元/斤,差了3塊錢。”王女士認為,夜市既保證了他們有菜吃,而且能節省生活開支,對于收入不高的這一家三口而言,夜市的存在太重要了。“我個人希望能保留伊春路夜市,畢竟周圍太多人需要它。想想每月省下的菜錢,都夠給孩子多買好幾箱牛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