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貴峰
日前有消息傳出,下月起北京地區出租車有可能會全面漲價,起步價上調到15元,每公里收費上調到2.4元,燃油附加費收費標準不變。很多人表示,以后真的坐不起出租車了。對此,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北京發布”回應稱,現在,北京市針對出租車運營管理的確正在研究一攬子措施,具體內容還在研究之中。(3月2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起步價15元、每公里2.4元”,如果這一漲價傳言屬實的話,那么即便北京的平均工資水平在全國并不算低,恐怕也確確實實要“真的坐不起”了。而且,無論北京出租車是否全面漲價,當前在不少城市的確都存在這種用漲價來緩解打車難的邏輯。
當然,“漲價”的確可以立竿見影地起到緩解“打的難”的作用。但是,站在真正解決交通出行難問題的角度,無疑又必須承認,如此簡單依賴“漲價”,希望通過“打的貴”來解決“打的難”的套路,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實質性地解決任何問題,與其說是在直面
解決問題,不如說是在掩飾推卸問題,與其說是在消弭老問題,不如說是在制造新問題。
“打的難”背后的真正問題和癥結究竟是什么?眾所周知,答案顯然主要并不是“出租車價格低”,而在于,出租車行業特有的高度壟斷化管制化的經營管理體制。這具體表現在,一方面,出租車公司對于出租車市場享有壟斷經營權,并以此向司機收取高額的壟斷租金,也即所謂的“份子錢”。另一方面,政府對出租車市場實行嚴格的數量管制,人為導致出租車市場供給不足、嚴重求大于供。
正是囿于這種特殊的壟斷管制體制,不僅北京,全國其他許多城市的出租車行業都普遍存在一種“兩難”困局,一面是市民普遍“打的難”,不是“長時間等不到車”就是“頻繁遭遇拒載”,一面又是出租車司機“掙錢難”,在巨大份子錢壓力下,即便起早貪黑過勞工作也掙不了多少錢。
無疑,如果不根本觸動這種高度壟斷管制化的出租車體制,長遠來看,即使再多再高“漲價”,也無法真正解決這種出租車行業的“兩難”困局,既不可能真正緩解市民“打車難”,也不可能真正減輕司機的“掙錢難”,最大的可能性只會是 ,再次抬高出租車行業的壟斷暴利、管制租金。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