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快報訊(記者 于明紅 蘇雄) 3月28日,煙臺
海陽綠茶“
明前茶”開始采摘。受倒春寒影響,海陽綠茶今年的“明前茶”產量有所下降,但品質并未受影響,價位也依然維持在三四千元一斤。據了解,海陽市政府今年投入300萬,將新增 5000畝茶園,促進海陽綠茶的規模化發展,同時也在積極爭取“海陽綠茶”的注冊商標。
28日,記者來到海陽市留格莊鎮后望海村,走進茶棚,眼前一片翠綠,五六名采茶工正在采摘“明前茶”。“今天是海陽綠茶的第一采,往后茶農就逐漸開始大規模采摘‘明前茶’了。”海陽市茶葉協會呂會長說,“明前茶”算得上是海陽綠茶中品質最好的,但是今年海陽綠茶受倒春寒影響,“明前茶”產量有所下降。
海陽市八甲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李永峰說,今年他的四個茶棚都受到了倒春寒的影響,“采茶期要往后推遲20多天,到時候價位會比現在低,但茶葉品質肯定沒受到影響。”“今年海陽市大概30% 的茶棚都受到了倒春寒的影響。”呂會長說道。
“‘明前茶’的價位比較穩定,今年的價位應該還維持在三四千元一斤。”海陽市果業發展中心的王悅燕副主任說,目前海陽市的茶園總面積在5000畝左右,今年海陽市政府將投入300萬增建5000畝茶園。“海陽綠茶要朝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王悅燕副主任說,海陽市政府除了為茶農義務提供技術咨詢以外,對種茶大戶還有補貼,“現在市政府正在積極爭取海陽綠茶的注冊商標,希望海陽綠茶能成為海陽的地理名片。”
六十畝的茶園就摘回五斤茶
產量有所下降但價格仍維持在三四千元一斤 3月28日,海陽市綠茶“明前茶”開始第一采,但是受倒春寒的影響,“明前茶”產量有所下降,海陽市丹露春茶場60畝的茶園,第一輪采摘的成品“明前茶”只有5斤左右,由于量少品質好 ,海陽市“明前茶”的價格依然維持在三四千元一斤。海陽市果業發展中心的王悅燕副主任稱 ,倒春寒對茶園的影響并不是致命性的,只是會延遲茶葉上市的時間。
所有茶葉里“明前茶”質最優 3月28日上午9點左右,海陽市留格莊鎮后望海村的茶棚里一片熱鬧,五六名茶農拿著白色小桶精心采摘嫩葉,新發的茶葉尖夾在茶葉之間,越發顯得嫩綠。
“就這一個茶棚,七八分地,我們五個人要一個上午才能采摘完。”一名采茶工說,“現在的茶最值錢了,茶農都非常上心。”采茶工說,今年采摘得比較晚,“我記得比較早的一年,3月十幾日就開始采摘了,比今年早了半個月呢。”
看到新采摘的翠綠鮮葉,海陽市茶葉協會的呂會長高興地說:“今年海陽綠茶的品質還是一樣好。在所有季節的茶葉中,‘明前茶’的品質是最好的。”
60畝茶園只摘了5斤成品茶 第一輪采摘后,經過晾干、殺青、烘炒,海陽茶農錢樹國的60畝茶園最終得到的成品茶只有5斤左右。“茶葉的品質按照明前茶 、春茶 、秋茶 、夏茶的順序依次降低,‘明前茶’產量最小,價格也最高。”一名茶農說。
“去年,海陽最高端的茶葉一斤的價格甚至能夠上萬。”茶農高世杰說。“今年茶葉價格相較往年并沒有太大的波動。”海陽市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悅燕說,普通的明前綠茶也要三四千元一斤。
“海陽綠茶走的是高端市場。”王悅燕說,“海陽綠茶主要銷往煙臺、濟南等地,高端的甚至遠銷國外。目前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銷售渠道,不少客戶在‘明前茶’采摘之前就趕來預訂。”
不少“明前茶”成了春茶 海陽市八甲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李永峰細心地將兩大袋綠茶鮮葉鋪在竹篩上,這是從茶農處收購來的綠茶鮮葉,共有14斤8兩。面對這些收獲,李永峰并不高興,他說:“受倒春寒影響,茶樹的產茶期會晚20多天。”他的加工廠里有四座綠茶大棚,里面原本在4月初即可以大規模采摘并進入市場的茶葉,現在已經很難在清明之前進入市場,不少“明前茶”成了春茶——這緣于3月9日左右的一場倒春寒。海陽茶葉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說:“海陽至少有30%的茶園受到倒春寒的影響。”
28日下午,海陽市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悅燕介紹 ,“今年倒春寒的影響并不是致命性的,許多茶園大棚被損壞,但茶樹并沒有凍傷,清明前下樹的茶葉可能會延后。”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