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綠化帶里的鞭炮屑可不是件容易事。 劉騰騰 攝
孔師傅正在清理殘留一地的鞭炮屑。 劉騰騰 攝
25日早上6時許,十幾名公交駕駛員和環衛工人打掃爆竹屑。趙波 攝
環衛工:
凌晨3點起床干活 清理綠化帶用手摳 齊魯晚報2月25日訊(記者 劉騰騰) 正月十五,大街小巷的鞭炮聲和煙花連成一片。然而,狂歡過后,滿地的碎紙屑卻苦了次日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為了及時清掃干凈鞭炮屑,有的環衛工凌晨3點就起床干活,而綠化帶里燃放剩下的鞭炮屑則更是難清,環衛工只好一點一點用鑷子夾甚至用手摳。
25日上午9時許,在福州北路與同安路路口旁,市北環衛公司環衛工人孔師傅正在清理地面上的爆竹碎屑。“我從凌晨3點起床干活,一直干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打掃干凈。”孔師傅無奈地說。平日里,環衛工人一般會在凌晨4點到5點左右開始上班,按規定,在早上7點之前就要完成第一遍清掃。正月十五是島城允許燃放鞭炮的最后一天,從早上開始,市區鞭炮聲四起,上演著
最后的瘋狂。25日一早,環衛工人們比平時提前近倆小時起床干活。
采訪中,一陣風吹過,部分碎屑又被吹到剛剛打掃干凈的路面上。“今天早上我從同安路上的華恩名座小區清掃到櫻花小鎮門口,大約一公里路,花了兩個多小時。”看著還沒有完全清掃干凈的紙屑,孔師傅叫苦不迭。
記者注意到,在多條街道的綠化帶中,都積著一層厚厚的沒來得及清理的鞭炮紙屑,幾棵樹上還掛著拴鞭炮的紅繩。負責清理遼陽路到同安路一帶綠化帶的一名50多歲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很多市民喜歡跑到馬路上,把鞭炮掛在小樹上燃放,綠化帶就會因此積存了一地的鞭炮屑。“大的鞭炮屑我們就用鑷子夾,小的不好清理的我們就用鼓風機吹成一堆,或者直接用手摳出來再清理。”這名環衛工人邊說著,邊彎下腰用鑷子一點一點地把碎紙屑和煙頭從綠化帶中清理出來。“年紀大了,彎腰撿一會就累了,坐下休息一會就好了。”這名環衛工人說。
“今天要比平時至少多干仨小時,我中午都打算不休息了,湊合吃點接著干。”孔師傅說。青島市市政公用局環衛處工作人員稱,清掃出來的鞭炮屑與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因此不容易統計鞭炮屑的數量,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至少是平時的一倍。
公交駕駛員:
300米的路 掃了十幾包爆竹屑 齊魯晚報2月25日訊(記者 趙波 通訊員 劉珊) 過年期間燃放的鞭炮給環衛工人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為了體驗環衛工人的不易,25日,十幾名公交駕駛員來到了604路公交車總站,幫助環衛工清掃正月十五晚的爆竹屑。一段300米的路,竟清理了十幾包爆竹屑。
25日6時許,辛家莊604路總站,溫馨巴士10余名志愿者在調度室周邊的上杭路上幫環衛工干起了清掃鞭炮的活。“右手握住掃帚,靠腰部的力量掃會輕松點。”負責這段區域的環衛工楊翠花正按照自己的經驗指導溫馨巴士的志愿者曲盛凱,但兩米多長的掃帚在曲盛凱手里顯然有些不聽使喚,才掃幾下就感覺非常吃力。一個小時的工作,讓曲盛凱已經全身汗濕。
“一個垃圾袋裝滿差不多是40多斤,像正月十五這天,很多市民把過年時家里留存的鞭炮都放完,結果我負責的這段300多米的路光是鞭炮皮就掃了十幾包。為趕在早上7點前把道路清理干凈,我們今天凌晨3點就起來了,也虧了這些公交師傅的幫忙。”環衛工楊大姐說,為保證過年期間島城衛生環境的干凈、整潔,她和許多同事都沒回家過年。
記者了解到,自從交運集團溫馨巴士將調度室打造成“溫馨港灣”后,上百個公交調度室讓附近環衛工人享受到了便利,每天不僅可以到“溫馨港灣”里休息,在冬天吃上熱飯,喝上熱水也都不是問題了。據介紹,今后溫馨巴士也將組織更多的志愿活動,用行動關愛、支持環衛工人工作,此外“溫馨港灣”將不僅提供熱水、熱飯等基礎便民服務,還將訂閱報紙、書刊,豐富環衛工人的娛樂、文化生活。
齊魯晚報2月25日訊(記者 呂璐 通訊員 孫俊杰 薛建濤) 24日,煙花和鞭炮的燃放聲此起彼伏。當晚鞭炮燃放給青島市的空氣質量帶來短時影響,24日18時左右市內空氣中的PM2.5濃度上升,在20時左右達到最大值,之后開始下降。24日22時開始青島市空氣質量始終維持在良好水平,恢復了以往的“小清新”。
24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民間有鬧元宵的習俗,也是春節期間市區允許燃放鞭炮的最后一天,青島市迎來了春節期間新一輪的煙花爆竹燃放高峰。24日白天天氣多云,青島市空氣質量一直處在良好水平。可惜好景不長,24日夜間開始鞭炮聲不絕于耳,煙花爆竹集中燃放帶來的煙塵將空氣推向污染水平。
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24日晚18時開始,全市的PM2.5濃度一路上升,至20時左右,市內13個監測站監測到的PM2.5濃度達到150微克/立方米左右,均超標一倍左右。
值得慶幸的是,當晚鞭炮燃放給青島市空氣質量帶來的污染并沒有持續很久。熱鬧結束后,20時至21時之間空氣中PM2.5濃度開始下降。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PM2.5濃度變化趨勢,22時左右PM2.5濃度已經降至7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恢復良好水平,并一直持續到25日白天。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