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搜救老高的青島市救生協會生存現狀引起委員關注。
“真是感謝貴報幫我們和委員們搭上線,讓我們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傳遞上去。”1月7日下午,市救生協會會長王超拿著自己寫的一份特殊的“
提案”找到本報記者,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心聲傳遞上去。而當記者將他們搜救老高的經歷和呼聲告訴
政協委員后,5名委員決定修改后聯名提交這份提案,“建議多元化渠道來幫扶這些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捐助和組織自己‘造血’等方式來幫助他們繼續生存下去”。
算花銷,搜救老高花了9萬 2013年1月1日,網名為“流浪貓”的唐國林在嶗山里發現了遇難驢友老高,2日凌晨2時許,老高遺體被轉移到山下 。“這次救援一共用了13天 ,以前從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1月7日,唐國林所在的青島市救生協會開了一個座談會,會議的主題就是總結這次救援行動。隊員們總結這次搜救發現,其中還有不少問題,比如各個救援隊伍分兵作戰,沒有統一指揮,信息沒有得到共享,救援中做了不少無用功。會長王超接著算了一筆賬。“從2012年12月22日,事情發生后的第二天開始救援,幾乎沒有中斷過。”他說,參加救援的是世寶特山地救援隊,隊員則來自四面八方,有的在市南、嶗山,有的還在黃島 、膠州。接到救援指令后,隊員們立即驅車趕往事發的嶗山,而所需費用全部要自己解決。
“這個費用數目可不小,首先工作起碼要耽誤了,出行需要油錢、過路過橋費用等。”王超說,經過最后的統計,救生協會參與救援11次,參與隊員448人次,車輛188輛,所需花費為91080元,“幾乎一天就要花費1萬元了”。
參加救援,沖在最前頭的不少都是志愿者,他們在平時都有工作,“他們也是普通人,也要維持家庭的生活。”王超說,隊員們因為忘我的救援,也引發了不少問題。在隊員口中“非常猛”的“流浪貓”唐國林,這時被再次提及。唐國林是一名水暖工,平時的工作是安裝上下水。一年下來,活兒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幾千元,到了冬季可能連續多天都沒活干,于是只能吃老本。他有一個2歲半的兒子,乖巧可愛,一家三口日子看上去很幸福。實際上,他們住在僅8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經常要縮減伙食費,如果碰上救援耽誤了干活的時間,無異于雪上加霜了。
另一名張姓隊員,則面臨另外一個難題。他的妻子不理解,為什么會有人花著自己的錢,耽誤了工作,每天還要訓練,經常去救援。因此,兩人開始“冷戰”,分居好幾個月的時間。另有一名姓岳的隊員,多次請假參加救援,“領導跟他說,你不是愿意做公益嗎,那你安心去吧,公司不強留你了。”老岳就這樣失業了。
遇困境,想寫“提案”尋出路 這些情況讓王超非常擔心。經過這次救援,暴露出不少問題,裝備不足、隊員過少、分工還不夠等問題,“我們還要加強隊伍本身的素質;平時的訓練要增加強度,一線隊員起碼能做到連續5天的搜救能力 ;擴大隊員招募力度,爭取達到一次救援可以延伸到四個波次的梯隊搜救能力。”然而,每次出動救援的經費從哪里出?花銷如果單純靠每個隊員自己出,那么這個公益能做多久?為了救援隊有個長足的發展,能繼續做下去并擴大 ,那么就需要一個資金來路,這個費用從哪里出呢?單靠協會和救生隊員是不可能達到的。
據介紹,目前我國有法律規定,在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峰時,要向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山線路、計劃等方案,且方案不允許變更,“像嶗山、浮山則沒有受到限制,市民進出的道路很多,管理難度很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王超動了不少腦筋。他拿給記者一份材料,是他想出的一些辦法。“這些是結合我們救援工作的現狀,以及多名資深驢友的意見,寫出來的材料。”記者看到,里面的內容有制定戶外探險活動的相關法規、建立相關機構管理戶外旅游、探險活動等,關于費用方面提出的方法是因違規戶外活動產生的救援費用,應由違規者自付。然而,這些方法是否可行、能否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