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空拍攝的部分照片。(資料圖)
地面保障。
戰備巡航。
本報記者體驗北航某飛行團航拍任務巡邏機起飛執行任務。
中秋國慶雙節,一年中難得的長假,當人們出門旅游,或在家休閑的時候,有一群人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安全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著,就是我們可愛的人民子弟兵。國慶節假期期間,記者深入北海艦隊,探訪了這些“最可愛的人”,近距離感受他們節日戰備和生活娛樂的狀態。
金秋十月,雙節期間。經過嚴格的審批手續后,記者得以零距離接觸常年擔負遠海巡邏任務的北航某飛行團的巡邏機“戰鷹”,體驗了他們進行航拍偵照任務的過程。
裝備 戰鷹外形威猛長有三只“鷹眼” 上午8時30分許,當記者在外場的預定區域見到執行任務的飛機時,立刻被這個“龐然大物”所折服,灰白色的機身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給人一種威武雄壯的感覺。
記者跟隨機組人員登上飛機看到,機艙分為前艙和后艙兩部分,前艙駕駛室為并排雙人坐椅布局,領航艙在駕駛艙的下側靠前的位置,后艙是通信、導航等部門。
“這是國產某型巡邏機,該型飛機是在原型機基礎上改進的,機頭下加裝了搜索雷達,其偵察照相系統包括高中空光學照相機、低空相機等裝備,救生裝置包括5人救生艇或單人救生裝置。”擔任此次飛行機長的副團長陳剛告訴記者,為確保裝備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飛機的外部蒙皮、鋼制零件及所有非氣密部分的部件,都采取了防鹽霧、防濕熱和防霉菌的三防措施。由于是巡邏機,飛機的照相功能非常強大,機身中段后部兩側各裝有一側向相機艙門,尾下部裝有一個垂直相機艙門。
機組人員登機后便迅速奔赴各自戰位,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起飛前的準備工作,一番忙碌之后,機組人員像銅像一般端坐在各自的戰位上,眼睛緊盯著前方,等待出征的號令。
高空航拍需多方配合 舵控、拉桿、加油門……隨著機身一陣抖動,機頭上揚,飛機騰空一躍,奔向碧藍色的天空。飛機在不斷地爬升,不一會兒,便穿云而過,躍到云層上面。就在這時,機身向左側偏移,一個漂亮的轉身,按照預先劃好的航線平穩地飛翔在海天之間。
此次任務是去指定海域進行航拍,航空拍照是航空攝影測量判別的基礎,照片的質量直接影響判讀的結果,是一項技術活。它不僅要求操作人員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過硬的專業素質,還要求機組人員密切協同配合,才能獲取高質量的影像資料,供給地面判讀人員進行解讀。在陌生海域進行作業時,對駕駛員各方面素質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
記者注意到,機組人員注意力非常集中:雷達員李志誠兩眼緊盯著雷達屏幕,密切關注航線的安全;領航員張國新干凈利落地傳遞著口令,及時修正飛機航向;機長陳剛雙手緊握著駕駛桿,看著眼前紅藍閃爍的各類儀表參數,熟練地駕駛著飛機,向著目標海域前進。
半小時完成全方位“掃描”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飛行,飛機終于抵達預定海域,開始向下俯沖。2000米、1500米、1000米……眼前出現了好幾座珍珠般的小島。機組人員卻顧不得欣賞這些美景,聽到機長的命令后,飛機左右兩翼和機腹的照相艙門順利打開,張國新熟練地調整航空相機到最佳角度,啟動自動拍攝模式,待令而動。
隨著離島礁越來越近,機組人員迅速開始拍攝。只見張國新雙手在一排排儀器之間來回跳動,機翼兩側的航空相機同步運行,“滴滴滴”的按鍵聲、對焦聲不絕于耳。在機翼兩側和機腹的3臺某型號航空相機在目標上空,同時開始疊加拍攝。隨著飛行姿態的改變,航空相機在馬達的驅動下不斷調整著角度,非常靈活。
半個小時后拍攝任務完成,這次巡航拍攝獲取了該海域大量的云圖和島礁方位、大小等詳實可靠的證據資料。任務完成,飛機穿云而上,按照預定航線開始返航。當天下午2時許,飛機呼嘯著安全著陸在機場,結束了這近5個小時的飛行。
戰備巡航保祖國安寧 航空拍照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控目標海域的最新信息。近年來,該團先后執行了十多次的大型航拍偵照任務,為部隊提供了大量的資料,為捍衛祖國領土領海完整立下了汗馬功勞。
部隊一位領導告訴記者,近年來,新大綱訓練指標提高、訓練節奏加快、戰備巡邏任務繁重、國際因素等給部隊帶來嚴峻考驗的同時也給部隊摔打鍛煉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用實戰培養戰斗力、檢驗戰斗力、提升戰斗力成為部隊建設的主旋律。“不論從前、現在還是今后,任何來犯之敵都逃不過我們‘戰鷹’的眼睛,任何我們的固有領土一寸都不會被覬覦者得逞,我們的‘戰鷹’會在祖國廣袤海域上,日夜守護祖國和人民的安寧。”
本版文/圖 本報記者 高亮 本報通訊員李斌富 田豐大 郭曉斐 盧政 米晉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