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喜糖喝喜酒,坐上花轎當“新娘”
9月29日9時 30分,嘉賓和游客一起為靈山漁村的船揚起了風帆,2012青島靈山灣拉網節順利“啟程”。此時,負責下1400米漁網的船已經出發,漁村內一對“新人”的婚禮也已基本準備完畢。
當日上午9時許,靈山漁村內就聚集了幾百名游客,等著看漁家婚禮。9時 40分,只聽靈山漁村的村長向村民喊著,“老少爺們把家里打掃干凈,咱們迎接客人啦!”音樂也隨之響起,緊接著媒婆就來到新郎家迎新郎,新郎的父母幫他穿戴好禮服后,媒婆又拉著新郎抬著花轎接新娘。
此時 ,新郎家里的院子擺上了四方桌,桌上擺著喜糖和喜酒。一陣鼓樂聲過后,新郎用花轎將新娘抬回了家,緊接著就是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此時 ,新郎家里里外外圍了幾百人在觀看婚禮,為了給游客們送點喜氣,新郎新娘還給游客分了喜糖,敬了喜酒。30分鐘下來,看了婚禮、吃了喜糖、喝了喜酒,不少游客仍意猶未盡,在婚禮結束后還穿上禮服、坐上花轎拍照留念。
看漁家姑娘織網,品漁家饅頭
看完了婚禮,離新郎家外面沒幾步就能看到身穿漁家服飾的姑娘在織網,針線隨著音樂穿梭,引來眾多游客駐足欣賞。
漫步漁村感受漁家文化,走著走著就聞到了饅頭的香味。原來,膠南市旅游局特地邀請了四位工作人員參與拉網節,為游客蒸饅頭。每天上午8時左右,工作人員就來到漁村內生火,蒸一鍋饅頭要半個多小時 ,由于漁村內的鐵鍋是仿照漁家灶臺建造的,燒柴火的煙熏得幾位工作人員不住地流眼淚。這里的饅頭有魚、元寶、壽桃等模樣,色澤誘人、香味彌漫,讓人垂涎欲滴,價格也從2.5元到10元不等。
在現場,記者采訪了一位來自內蒙古的游客,他當天早上8時左右就從青島市區趕來參加拉網節。“以前我兒子在膠南工作,前些年來看他的時候知道了這個活動。今年是第三次來,這次拉網節比之前的有意思,漁村可以玩、可以參觀,還能了解膠南當地的風土人情。這個漁村的設計也很有年代感,一進來就能讓游客進入到漁文化中。”還有不少到漁村內參觀的游客一眼就“盯”上了海草房,并表示希望這種建筑方式能保留下來。
此外,游客在靈山漁村不僅能感受漁文化,還能買到膠南旅游特色產品,欣賞到膠南風光攝影展以及來自北京的人偶劇團帶來的《小紅帽》等經典童話劇表演。
漁網不好拉,十五分鐘手起泡
當天上午9時許,船把頭就已帶著附近的村民,開著兩個漁船出海布網。以往,拉網節都會有比較大的典禮儀式,聲音太大會把魚嚇跑,有的時候還會影響最佳拉網時間。今年,為了真正向游客展示漁民生產方式,這些影響捕魚的環節都沒有了。
10時許,拉網正式開始,起初是將拉住漁網的繩子先拽上來,長繩子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個結,當地的漁民把結套在肩膀上就開始拉。隨后,漁網漸漸浮出海面。此時,掛在漁民肩膀上的小木棍就派上用場了。為了使上勁,漁民將木棍繞一圈纏在漁網上,繼續壓低身子往前拉。有經驗的漁民都戴著手套,沒經驗的游客徒手拉十五分鐘手上就磨起了小水泡。
之后,漁民、游客在船把頭的指揮下,在沙灘兩邊同時拉網,形成一個環形,魚被兜在網中間的部分。剛開始時 ,漁網零星掛著一些小魚,可就是這些小魚已經讓游客興奮不已,期待著更多的魚被打上來。到了上午11時 30分左右,漁網終于全部拉上,漁網在海面上鋪成一條“綠絲帶”,滿滿的魚還在水里掙扎,游客紛紛舉起相機拍照記錄。據統計,本次1400米的漁網捕獲了近3000斤魚,其中超過20公分的魚還不少。這些魚都裝筐送上岸,等待分給拉網的漁民。
體驗網也捕了四五十斤魚
今年拉網節為游客專門準備的200米體驗網也有不錯表現,9月29日下午,體驗網也捕上四五十斤魚。來自青島市區的董先生說,“上午看了專業漁網捕魚,跟漁民學了幾招。下午自己來體驗的時候沒想到還真能捕上魚。”據了解,當天,體驗網共下網四次,有超過200名游客報名參與了體驗網捕魚。
9月30日上午,游客李女士來到游客體驗漁網處報名,她告訴記者,“我們一家三口昨天從市區過來看拉網,昨天沒玩夠,計劃今天先來報名參加體驗網。”李女士建議,以后專業漁網是不是可以換成稍微小一點的,“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是帶孩子來看漁民生活的,但是捕魚時間太長,孩子很難堅持。”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