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秋、國慶兩節來臨,節日消費進入購銷兩旺時段 。由于目前絕大多數商品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個別商家往往利用自主定價權和購銷兩旺時段 ,在促銷時摻雜價格欺詐陷阱。為防止消費者陷入商家價格欺詐陷阱,27日記者了解到市物價局特地支招給消費者,防止消費者被騙。
記者了解到,節日期間,消費者經常會遇到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購買的情況,對此,消費者應仔細核對商品包裝內或吊牌上產品介紹情況,再決定是否購買。而對于虛夸標價的情況,消費者最好能夠貨比三家,做到心里有底。
去超市購物,“坑爹”的招數往往不被人發覺。對于經營者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行為,市物價局工作人員提醒說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交款后,最好能夠仔細核對一下結算清單,檢查一下結算清單中的商品單價。
如果遇到經營者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消費者在購買附帶贈送的商品時,一定要問清贈送的具體商品,再決定是否購買。此外,市物價局工作人員還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購買促銷商品,若確要購買,須先問清促銷和優惠的附加條件,這主要是提防可能會發生的模糊標價。
此外,眾所周之,每到節假日期間,不少商家們都會拿出很多打折商品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可他們真的便宜了嗎?“消費者在換季或促銷前 ,最好記住要購買的商品原價。”市物價局工作人員提醒說,經營者所標示的原價沒有在本交易場所成交過,或者高于本次降價前七日內在本交易場所最低交易價格的都屬于虛構原價行為。
同時,消費者也應謹慎對待商家促銷活動,對所要購買的商品,比較一下促銷以前的價格或不搞促銷活動商家的價格,再決定是否購買。記者 王川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宋濤]
相關專題:
在青島 玩轉"十一"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