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人物
陳蘭芳,58歲,薛家島居民
隔三差五來趕團島早市
家住薛家島的陳蘭芳隔三差五就會拉著鄰居來趟市區,她們坐著隧道公交車只要10多分鐘就能到達棧橋附近。“每次來都有收獲,吃完早飯可以在團島早市買點菜,有時候就到棧橋邊上看看海。”
陳蘭芳告訴記者,以前她從來都沒有想過來市區能這么方便。“我以前只在有大事的時候才來一趟市區,平時沒事就沒想過要過來,坐車坐船都費時間也累人。”陳蘭芳說,現在橋隧開通后她喜歡跟鄰居結伴過來看看。“現在問我奧帆基地、五四廣場我都說得出來,以前問起來印象還停留在電視里看到的呢。”陳蘭芳告訴記者,去年家里人購置年貨買衣服還特意來市區。“其實在黃島也都能買到,家里人就是想來市區看看,好多年沒在市區置辦年貨了。”
記者了解到,隧道開通后,平均每天有4萬人次的客流穿梭于東西海岸之間,隧道公交扛起了交通運輸的“大梁”。隧道的出現,不僅將青黃連為一體,更是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說起膠州灣大橋大橋,陳蘭芳說自己只去過一次,當看到壯觀的大橋橫跨在海上,她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種青島人的驕傲。陳蘭芳說,現在邀請外地的朋友來青島旅游,總是忘不了在電話里多說幾句,“我們這里的膠州灣大橋很壯觀,你們可要過來看啊。”對于膠州灣隧道和膠州灣大橋,陳蘭芳還能作簡單的介紹。
“以前哪里能想到有這么方便的交通。”陳蘭芳說,作為一名青島人,她很為青島的變化感到驕傲。“關鍵是大大方便了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不僅方便了出行也多了一些選擇。”
出場人物
賈麗,32歲,市北區居民
一家人常到黃島過周末
自從去過一次唐島灣之后,家住市北區的居民賈麗周末就多了一個好去處。“我們帶著家里的老人孩子一起到唐島灣過周末,還能和老公孩子一起租來自行車騎著游玩。”賈麗告訴記者,有時候他們也會去銀沙灘等地游玩,感覺比在市區要清靜一些。“帶著老人和孩子去這些地方,再合適不過了。”
賈麗說,橋隧開通之前,他們經常會去郊區的農家樂游玩,時間久了也覺得沒有樂趣了。自從橋隧開通后,他們開始選擇開車到黃島游玩。“唐島灣建設得特別干凈漂亮,就像一個超級大的花園。”賈麗說,在樹蔭下靜靜地閉著眼都是一種享受。“時間久了感覺就像找到了一個放松的好地方,周末的時候都想來這里度假。”賈麗告訴記者,經過她的推薦,現在周圍很多朋友也將周末度假地選擇在了黃島。
賈麗告訴記者,以往外地朋友來到青島,往往是在嶗山景區和前海一線等地游覽,現在還多了膠州灣大橋和金沙灘等景點。
記者注意到,青島不少旅行社也開始把黃島的景點作為今年的新產品串進了青島游的線路,把原來的青島兩日游改為三日游,推出了“橋隧體驗黃島一日游”。“現在過橋隧經常看到很多外地車輛,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不少都是一家人前來旅游 。”賈麗說,現在周圍的朋友都特別喜歡自助游 、自駕游等項目,選擇去黃島和膠南的不在少數。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