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王本利介紹,今年青島市又開始承擔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監測項目。“我們做這些風險監測的目的就是獲得數據積累,為以后制定標準提供參考依據。”王本利介紹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此進行規范,“因為這不是人為添加進去的,是生產過程中自己產生的,可以通過生產工藝改進來降低含量。”
食品安全問題及時預警
與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配套成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相似,山東省疾控中心和青島市疾控中心都在醞釀成立省級和市級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實際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目前的主力人員約150人,都是從中國疾控中心直接劃撥過來的。
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逄增昌告訴記者,疾控中心正在和青島市食安辦申請,準備成立青島市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這個評估中心主要還是以疾控中心的專家為主,將衛生部門、質監部門、工商部門等平時檢測的食品安全數據匯總在一起,為青島市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參考,然后由他們來協調下一步的動作。
“比如一般常說的夏天食物中毒其中70%到80%是由副溶血弧菌造成,以海鮮為例,既有可能是海鮮本身出了問題,又有可能是海鮮加工過程中交叉污染所致,我們就對貝類海產品的副溶血弧菌含量進行監測,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然后報給執法部門,比如衛生局、食安辦,由他們來具體協調下一步工作。”王本利舉例道,相關部門可以發出預警,提醒海鮮產品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據逄增昌介紹,青島市成立自己的評估中心后,根據多方搜集的數據,積累幾年之后,評估中心就會對一些有害物質對青島市民的影響做出一些評估,比較貼合青島的實際。
逄增昌同時表示,如果監測出食品安全有害因素,一定會及時通報,如果不通報,反而會對市民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比如去年日本福島核輻射,我們監測到青島地區海產品有一定的輻射,就會提醒市民,近期不要去吃海產品了。如果其他食品出了問題,我們也會及時通報。”逄增昌表示,發布信息是為了讓市民接受這個事實,如果不發布,市民吃了這些不健康的食品,對身體會更有害。
監測計劃需完善問責機制
據山東省疾控中心食品與營養所所長趙金山介紹,目前的監測計劃已經覆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生產過程,而且與傳統的從農田到餐桌由多個部門分段監管不一樣的是,監測計劃由疾控中心一個部門去做,確保監管無空白,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能追到源頭。
“各地方都有自己的風險監測方案,監測的結果都會上報給衛生部,作為國家控制食品污染以及預防急慢性食源性疾病發生發展、制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重要科學依據。”趙金山表示,“如果在監測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可以隨時上報衛生部,衛生部核實后,立即采取處理措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認為,食品行業不是監管出來的,尤其是目前處罰措施并沒有真正威懾到食品造假者。“《食品安全法》規定,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以10倍罰款,但10倍罰款有什么用,而且消費者要想獲得賠償,要走太多的程序,非常復雜。”何計國表示。
“而且很多非法添加的物質,靠檢驗機構是檢驗不出來的,因為你不知道它有什么,比如,以前我們從不檢驗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直到造成的問題足夠大了,我們才去檢測。”何計國告訴記者,所以說抓過程比抓結果更重要,“如果在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就可以避免重大食品事件發生。”
“現在查處的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越來越多,恰恰說明食品監管力度的確是提升了,但這種國家層面的監測計劃能否形成一種常態機制,徹底杜絕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對消費者的危害,還需要更加嚴厲的問責機制,無論是政府監管層面還是企業層面。”何計國認為。 文/
圖/由青島疾控中心提供記者 李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