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矚目的高考作文,在歷史上曾有很多趣聞,也有很多爭議。
作文難,難作文,我們的老祖宗也為此撓亂了頭發。清末科舉廢除八股策論,開始向西方學習,曾經出題《項羽拿破侖論》。對于埋頭四書五經,整日“之乎者也”的舉子們來說,拿破侖何許人也,實在摸不著頭腦。于是就有了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答卷:項羽力拔山,氣蓋世,難道還拿不動一個“破輪”嗎?
比起一個人名,更難的或許是創新。在很多人的記憶里,《記一件有意義的事》是最常寫的題目了,內容也必定是植樹、勞動、學雷鋒之類,這一套路影響了幾代人。1977年,山東省作文題目定為《難忘的一天》。學子們飽蘸感情,把氫彈爆炸成功、東方紅一號發射等許多重大題材大寫特寫,有一篇作文卻記述了一位受冤入獄的教師,出獄回鄉的一天。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做法,在當時還引起了爭議。
爭議,正反映了時代萌生的新芽。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有一年高考的作文題目是《習慣》。當大多數人寫的是學英語、擦黑板、做好事之類的內容時,一位考生卻說他有喜歡看夕陽晚霞的習慣,因為在那溫柔的紅色里,寄托著對一個女同學朦朧的感情。據說這篇作文引起了閱卷老師的爭論,還鬧到閱卷組長那里,經過一番爭吵,給了一個不高不低的分數。近年來,高考作文題目不斷創新,有爭議的作文題目卻少見,這也正是社會價值觀多元化、開放、包容、富有彈性的表現吧。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