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為 日前 ,微博上一組湖北孝感一中高考班同學集體在復習時打吊瓶的圖片引起關注。孝感一中稱,學生打的是補充能量的氨基酸,為了不耽誤學生復習,也省得學生們在醫務室和教室之間來回跑,所以學校就安排學生在教室內打氨基酸。(本報5月6日A28版報道) 堆積如山的書本、吊瓶林立的教室、埋頭苦讀的學子,這樣的一幕呈現于你我眼前,有點喜感又有點傷感。曾經為了高考苦讀過的學子,這一幕該是似曾相識。難怪有網友在跟帖里不無憂傷地戲謔:在迎接高考的日子,啃書與吃藥,從來都是生活的主題。
校方的苦心與安排,同學們的習慣與坦然,放在高考這樣的背景下,這樣一幕讓人震撼,但這其實更像是一場必經的青春課,辛苦酸楚,但又必須勇往直前。
批評學業沉重也罷,聲討高考折磨學生也好,都只能是在既有框框里的苦笑與呻吟,高考班打著吊瓶復習,這樣讓人有別樣感覺的事實,不過是在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告訴我們,在青春的歲月里,努力拼搏,忍受苦累 ,是青春必須要打下的烙印。
難道不是嗎?其實,這樣的場景,更像是高考面前埋頭苦讀的一種圖騰,為了有更好的前途和明天,你我不是也曾這樣努力拼命,不分晝夜,即使生病也不敢停歇?高考雖不意味著人生的全部,但卻是人生重要的分水嶺 ,特別是對于貧窮且出身卑微的學子,更是如此。知識改變命運的常識,在我們歷經滄桑以后無疑有更多的解釋 ,但就那些正處青蔥歲月的同學們來說,不就是用一場高考的打拼,來改變命運的追求嗎?
不必去嘲笑校方打氨基酸的創意 ,也不必對打吊瓶復習上綱上線,而應寬容這種在高考面前的奇招與殘酷,因為在雖然僵硬但依然不壞的高考制度面前,殘酷的一面無疑是公平。也只有教育的公平和考試的公平,才能讓莘莘學子可以如此忘我地投入與努力,才能讓校方讓學生打氨基酸的創意雖然突兀,但依然能博得歷盡高考辛酸的我們會心一笑。
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回憶曾經的高考歲月,那些印著殘忍和苦累的青春歲月,轉眼成煙,卻依然可以清晰如昨。曾經的付出與期冀,一如打吊瓶復習的高考課堂,都是青春必經的課堂,打著積極努力和刻苦向上的可貴烙印。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aiborain.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