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衛生部、公安部4月30日聯合發出的《關于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今后,醫鬧將受治安處罰甚至被究刑責。5月2日,島城醫生張定(化名)向記者講述了他最近遭遇的醫鬧。當時他在搶救危重病人時,被丟了化驗單的病人家屬打了 10拳,不僅自身安全受到影響,當時一名危重病人的搶救也受到影響。記者了解到,為了避免糾紛的產生,有的醫生會在手術前錄音以進行自我保護,一些風險大的手術以及新的項目都不敢做了。而本市去年就出臺了相關文件,遏制醫患糾紛演變成醫鬧事件。專家指出,醫患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很重要。
患者弄丟病歷暴打醫生
5月2日下午,記者在本市一家綜合性醫院的急診室里見到了張定醫生,他說,4月28日晚 10時許,他看到桌上有一份病歷,就拿起來看,準備給病人繼續診治,“通過病歷,我得知這位患者是由前一個班的大夫看的,并且是跟神經科會診的,雖然并不嚴重,但需要看化驗單才能確診。”
而就是這張化驗單成了事件的導火索。“聽說化驗單不在了,病人的兒子立馬就火了。我讓他去補一張,但對方咬定是我們給弄丟的,上來就打了我一拳。”突如其來的遭遇讓張定措手不及,而患者的兒子也上來打了他幾拳,對方嘴里罵聲不斷,還把醫生桌子上其他病人的病歷全部搶過來扔在了地上,“ 前后持續了半個小時左右,直到110民警趕過來把他們帶走。”
據張定回憶,當時患者和他兒子身上都有酒氣。后來調出監控發現,當時化驗單是患者一方自己放在了桌子上就離開了,可能是被其他患者夾在病歷里帶走了。可這點小事引起的半個小時的糾紛,不僅讓醫生挨了打挨了罵,也耽誤了其他病人的搶救。
張定說,像這樣的情況他們經常碰到。“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次。去年就有人堵在我們科室,堵了好幾個小時。”他說,那次是幾名酒友喝酒,結果有一個人喝死了,這幾名酒友怕擔責任,就在醫院里鬧,以此把責任推給醫院。
醫院經常會遇到醫鬧
此次衛生部與公安部聯合發布通告稱嚴打侵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等犯罪,張定醫生表示很無奈,“此前也有類似的文件出臺,但是因為沒有強硬的、明確的實施條款,導致有規定卻無法實施,希望這次規定出臺后,能有效地打擊醫鬧。”
“經常會遇到醫鬧。”記者采訪時,不少醫院的醫生這樣說。島城一家醫院急診室醫生說,現在患者跟醫生好像有很大的仇恨,特別是有患者去世的時候,家屬就覺得是醫生的責任,“作為醫生,我們也不愿看到病人去世,有些事情確實是沒辦法,但病人家屬卻不理解。”
“曾經有一個死者家屬把尸體放在醫院一兩周。”這名醫生說,這種事過完年之后,已經發生兩三起了。“這種事我們也遇到過 。”另一家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說,當時患者去世之后,家屬就覺得是醫生的責任,然后將醫生關在放尸體的屋子里,不讓出來,要求賠錢,而且還叫來了很多年輕人鬧事,沒辦法他們便報了警,警察來了之后,對方就不鬧了。
為防糾紛,醫生術前錄音
之前醫院遇到醫鬧的時候如何處理呢?說起這個話題,醫生情緒有些激動,他說,他們只能好好跟家屬商量,要不然就會被打。他們跟家屬商量后,如果醫生確實存在問題,就會賠償,如果沒啥過錯的話,家屬鬧一段時間看著沒希望了就走了,“我們會報警,不過有時候警察來了之后也沒啥辦法,如果醫生沒有受傷就不管了。”
為了避免糾紛的產生,有的醫生會在手術前錄音以進行自我保護。現在醫患關系這么緊張,一旦出現問題,家屬就會怪罪醫生,這樣導致一些風險大的手術以及新的項目都不敢做了。
“其實本市去年就出臺了相關文件,遏制醫患糾紛演變成醫鬧,影響正常的醫療秩序。”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已經發布了《關于加強醫療糾紛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通知》,明確將尋釁滋事、不按規定停放尸體等8種醫療糾紛突發事件交由公安機關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處理。而該文件是在本市發生了醫院內嚴重尋釁滋事事件后出臺的。
醫患雙方相互信任很重要
“醫生和患者之間發生醫療糾紛,患者可以通過很多途徑維權。”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稱,現在醫院里設有專門的醫患溝通辦公室,患者可以找他們調解,也可以直接給衛生局辦公室郵寄投訴信,另外他們專門開通了投訴電話,市民如果遇到醫療糾紛可以撥打85979395進行維權。
據介紹,患者如果覺得醫生有過錯,還可以到市醫學會申請醫療事故鑒定。記者從青島市醫學會了解到,去年全市共進行醫療鑒定33例,而去年的醫療糾紛達上千例。據介紹,進行醫療鑒定的患者之所以這么少,跟費用以及鑒定時間有一定關系,目前青島市進行一次鑒定的費用是2500元,而結果會在60天內出來。
市中心醫院醫患溝通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很多糾紛是由于醫患雙方溝通不到位導致的。“要想解決醫患糾紛首先要保證醫療安全。”這位負責人稱,醫患之間的信任也是很重要的,“患者不要對醫生有偏見。”記者 韋麗麗 李曉哲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