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有序開展境外能源 、原材料 、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合作和跨國并購。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呢?3月9日,記者就此采訪了農業、制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禹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錫潛
國家應提供信息資金支持 “未來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將會日益突出,因此,國家應該扶持龍頭企業大量走出去,去國外租地種糧來保障糧食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禹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錫潛建議,國家應該幫助企業了解相關國家的土地政策以及提供資金上的幫助。
在提這個建議之前,劉錫潛曾親自去了巴西、俄羅斯、非洲等地考察,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國家政策等情況,在他看來,一個企業獲取這些信息量比較困難。“比如,我們去非洲一個國家租地種糧食,很多問題都要提前弄明白,這個國家允不允許他們的糧食出口,是可以雇傭中國工人還是必須使用當地工人,等等。”劉錫潛告訴記者,商務部、外交部等有關部門應該幫著中國企業了解相關國家的土地政策等,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
除了不了解當地的政策外,企業去外國租地種糧還面臨著資金問題。劉錫潛建議,國家應該在提供貼息的基礎上,增加貸款、補助資金、貸款擔保等措施鼓勵龍頭企業到國外興辦農場、買地租地種糧和農業綜合開發,在國外建立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營銷網絡。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 馬純濟
練好內功是走出去的基礎 對于企業走出國門去國外建廠,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馬純濟非常支持,“比如我們在國外建廠生產汽車,其實主要是將國內的零部件運到國外的廠子去組裝,但因為最終是從國外工廠出廠,所以當地人有一種認同感,有利于品牌的營銷。”馬純濟告訴記者,但由于中國的一些企業在前期的調研中不夠仔細,對市場調查和詳盡的風險評估沒有做到位,倉促上陣,從而對風險抵御能力較差,導致最終不少項目以失敗告終。
對此,馬純濟建議 ,企業要想健康地走出去,首先要練好內功,苦練扎實的內功是重汽成功走出去的基礎 ,早在2006年,中國重汽就將國際化戰略明確為發展的主要任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董事長 任洪斌
要把安保費用列入預算 “是的,中國企業在國外經常出現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侵害的情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董事長任洪斌稱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其實,現在來看,發達國家也面臨著‘走出去’發展這樣一個時期,但是我注意到,這些國家的企業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任洪斌舉例說,“我曾經跟西門子的老總也談起這個話題,他告訴我,在伊拉克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他們在伊拉克建了一個電站項目。他跟我說,這個項目的報價里面,安保費用已經遠遠超過了項目本身的成本。所以,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企業也要有這個安全意識,要把安保費用列入項目成本預算中而不要以犧牲人身安全和生命為代價。”
“當然,作為國家來講,更要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任洪斌說 ,現在國家對企業在國外安全保障方面還是很重視的,國家領導人和外交部、商務部等,都有過這方面的要求和批示,“但是,從國家的層面來講,我覺得不能僅滿足于發生了問題再去救,而是要注意防患于未然。”
全國人大代表、青建集團董事局主席 杜波
國內企業抱團抵御風險 “從1983年我們就走出海外,現在海外市場營業額已經占到了我們全部營業額的1/3。”對于企業走出去戰略,全國人大代表、青建集團董事局主席杜波表示,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考驗,從海灣戰爭到萊索托暴亂,從阿爾及利亞大地震到去年的利比亞撤離……
“其實現在國內很多企業在國外都有產業,外出創業不僅有安全方面的考慮,也要增強財產安全。”對于“走出去”戰略,杜波認為國內企業要加強抱團合作,形成規模效應,增強企業在海外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本報特派記者李楊 高亮 李志波(本報北京3月9日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修相科]
相關專題:
2012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