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專業出身的徐強卻對虛擬現實技術異常癡迷,從而辦起了一家提供虛擬現實技術服務的公司,創業僅三年,他就把公司帶到了行業前列的位置,還為上海世博會的網上展館提供過技術支持。
公司成立3個月都沒活 2006年底,大學畢業一年之后,徐強來到青島,在一家做3D技術的公司謀到一份工作。
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他的技術水平在整個公司就已經數一數二了,還經常需要為公司里一些老技術人員講課。
半年之后,他就成為了公司的項目經理,并開始獨立帶團隊做項目。
2008年7月,經過半年的準備,徐強決定創業,并且通過朋友拉來了20萬元的投資。
“真正開始做的時候才感覺到創業不易,尤其是在公司的管理上,我完全是個菜鳥 。”
由于對公司具體的發展方向考慮得并不清晰,在開辦公司的前三個月里,徐強一項業務也沒有接到。
“對具體的服務項目都沒有考慮清楚,一開始幾乎是處處碰釘子。公司開了三個月了,還是沒有接到業務。”
過年也趴在公司寫程序 2009年底,一位客戶為他介紹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項目——為上海世博會四川省的省館以及成都和自貢的市館制作網上3D動畫展示。
“當時我們的技術水平有限,這種平臺技術在國內用的都很少。但是都已經接了,就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做這種國家級的項目,對精確度和時間的要求都比較高,再加上技術上的欠缺,徐強只得加班加點。
“許多員工承受不住,選擇了離開,到最后發現就只剩一兩個技術人員了。”
“那年春節我沒回家,就在公司里寫程序。”
拼搏五個月之后,徐強按時完成了項目,還獲得了好評。
而這之后,徐強發現,自己的公司開始火了。
人要學會“逼”自己 虛擬空間技術在國內的發展剛剛起步不久,這對于徐強的公司來說,優勢在于同行競爭相對少一些。
“劣勢也非常明顯,就是可借鑒的榜樣不多,只能自己摸索著走。”
如今,徐強的黑晶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行業內已經是小有名氣,他說,能走到這一步,都是自己把自己“逼”出來的。
“我覺得人要學會自己逼自己,試著去掌握新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步成長。”
在采訪中,徐強給記者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樂觀和自信。
“失敗是通往成功的路上的一個必經過程,這個絕對不是什么空話。”記者 孫祥輝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