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都市報10月24日訊(記者 劉純來) 24日是24節氣中的霜降,北方生長時間最長的水稻“藍村大米”當日開鐮。當天上午,記者在種植“藍村大米”的即墨藍村鎮二里村稻田看到,水稻聯合收割機在金黃的稻田中劈波斬浪 ,收獲著金燦燦的稻米。據悉,這是山東省種植面積最大、青島地區唯一的北方稻米,其首次種植就喜獲豐收,畝產超過600公斤。
據青島藍村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孫海祥介紹,東北大米生長期一般在150天左右,而藍村大米生長期超過200天(從今年4月15日到10月24日),是北方水稻生長時間最長的。生長期長意味著光照時間長,大米味道香甜,口感好。而這次開鐮收割的水稻屬于香米。800多畝水稻估計收割期為7天 。該合作社社員孫震則告訴記者,由于這是青島地區唯一的水稻種植地,進入10月收獲期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幾十人前來看風景。
“為了保證稻米質量,從種植到收獲,藍村大米沒有使用農藥殺蟲,而是采用物理方式的太陽能殺蟲燈殺蟲。”孫海祥表示,800多畝稻米幾乎每一壟都設置了太陽能殺蟲燈。據了解,早在上世紀60年代,藍村大米一度是青島人的驕傲。孫海祥說,當地許多人都帶著藍村大米到青島換面粉。由于70年代以后灌溉水源逐漸枯竭,經濟效益下降等問題,藍村大米種植面積逐漸減少,市民在市場上也越來越不容易見到藍村大米了。擔心藍村大米失傳,他們五六個社員自籌500多萬元資金,從今年春天開始,在800多畝的鹽堿地上修路、修渠、建水塘,引來大沽河水源,開始了水稻種植。
“經過估算,大米每畝產量超過 600公斤,大大超過了預期的500公斤。”雙手捧著剛剛收獲的金黃色稻米,孫震激動不已。他說,不過,由于前期投入巨大,加上生長期養護、人工費等,目前藍村大米暫定為每斤13.8元,經過晾曬收倉,預計11月初市民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藍村大米了。
“這里曾試種了袁隆平研制的5個水稻品種,目前已經收割完畢,并儲備好了明年栽種的種子。”技術人員徐立德說,雖然這些水稻的種植面積只有半畝多,但都被當成寶貝來看。他說,袁隆平的水稻都是帶顏色的,有紫色稻粒,還有綠色稻粒等,“如果適合可以大規模推廣”。
“今年藍村大米喜獲豐收,明年還將擴大種植規模。”藍村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該現代化水稻種植基地,已經成為該鎮特色農業項目。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