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子口附近一家酒店內銷售的海鮮
大黃花魚前一個周是每斤26元,24日已經達到了每斤29元,一周之內的漲幅近12%。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山海產品市場等,發現海產品的價格幾乎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記者了解到,貨源不足,是海鮮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不過,相比魚類,海參價格卻沒怎么漲,反而搞促銷。
■飯店吃海鮮要提前訂 夏季是吃海鮮的好時節。但是記者24日采訪發現,島城一些比較大的海鮮飯店需預訂才能排上座位。
石老人附近一家海鮮飯店的服務員告訴記者,禁漁期沒有影響他們飯店的生意,海鮮進貨的價格每天會有每斤一兩元的浮動。“現在天氣熱吃海鮮的人挺多的,要來我們家吃海鮮都要提前預訂。”服務員王小姐告訴記者。
記者在點菜區看到,一些“高端魚”價格逼近300元一斤。“我們這里的特大黃鱔賣到296塊一斤,前天還是276,兩天之內漲了20塊錢。”點菜人員告訴記者。此外,鮮黑頭魚96元一斤,三天內漲了10塊。“主要是貨源缺,有時候買不到這種好魚,價錢自然漲得快。”服務員說。
王先生在開發區主要批發鮑魚。他告訴記者,今年鮑魚價格漲得厲害,一般中等大小的鮑魚價格漲到了240元,比往年漲了大概二三十塊錢,銷量和往年差不多。
■調查貨源短缺抬高價格 記者走訪南山水產品市場發現,大黃花魚前一個周是每斤26元,24日已達到了每斤29元。大鯧魚每斤75元,小鯧魚每斤18元。此外,鲅魚、魷魚、海腸、扇貝等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
華中蔬菜批發市場的鯉魚,前一周的價格是每公斤17元,島上周末已經漲到每公斤18元。相對魚類,蝦類漲得更厲害,家住大麥島的劉女士介紹:“蝦上周還是30元左右,24日已是40元一斤。”
一路上揚的價格,讓普通市民對海鮮有點敬而遠之。在泰豐魚行買魚的張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魚價太高了,平時都不舍得吃。明天老媽過生日,才特意來選幾條。”
南山海產品市場的孫女士告訴記者,現在休漁,海產品越來越少,導致現在的進價幾乎一天漲一元,進價高了,賣價也要跟著漲。一家海產品店的王先生說:“魚價每年休漁期都會漲,今年漲得尤其厲害。
■海參淡季搞起了優惠 魚市價格連連上漲,海參價格不漲反降。記者走訪了寧夏路上的五家海參店,發現都在進行優惠活動。其中,誠品堂海參店的老板告訴記者:“我們這里的極品海參,現在買一送一,原來一盒990元,現在兩盒才990元,非常合算。”
在一分利海參店門口,記者看到了寫有“1880元每斤,兩斤以上贈送打車費50元或者花生油一桶”的特價牌。參寶御齋的銷售人員介紹說:“我們這里的單只即食海參,買兩只送一只。還可以做成禮盒,一盒408元,每盒里有12只海參。”
海參價格為何不漲反降?誠品堂海參店的譚先生介紹:“海參不易貯藏,炎熱的夏天,如果把它放在手里就會融化的,現在正處于海參食品的淡季,淡季過了,海參的價格就會漲。”
“海參的銷售旺季是在冬春兩季,尤其是臘八過后,來買海參的顧客就會特別多。”一家海參專營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山東人還有個講究 ,說老人夏天吃海參容易上火,所以夏天買海參的人也就少了。因此,夏天正處于我們海參市場的淡季,價格就會相對低一些。”
業內人士提醒,挑選干海參時,同樣大小的,重量越輕、內外附著物越少,品質越好。不添加任何著色劑和其他添加劑的即食海參,顏色較淺,較鮮海參略顯灰白,但不影響營養和口感,消費者在選擇時要注意識別。
文/圖 記者 婁花實習生 徐揚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