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前段時間金霉素眼膏一度斷貨,聽說最近好不容易恢復生產,其實臨床上許多廉價經典藥物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比珖f委員、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蔣華良說,“這個危險現象給診療帶來了不便,更給患者增加了經濟負擔。”
蔣偉良委員說,廉價藥消失,醫生不得不用高價藥代替,成為醫藥費用攀升的因素之一。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定期調查緊缺、脫銷藥品的生產、供應問題;對經典廉價藥品的生產、經營企業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對其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給予表彰獎勵,激勵企業努力做到常見病用藥品種薄利多銷,罕見病用藥品種量少高效,保證生產企業的合理利潤。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副院長顧晉代表表示: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不保證企業正常的利潤必然就沒有生產經營的動力,因此國家應該給予廉價經典藥物的生產企業適當的稅收減免、補貼。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建議:“確保廉價經典藥物在臨床的使用,可以采取國家采購的方式,壓縮甚至消除中間環節,由國家直接向企業定點定期收購并供醫院平價提供給病患,將價格控制的重點放在流通環節。”
代表委員們還建議加快醫改進程,通過醫藥分開、收支兩條線、取消藥品加成等手段,保證經典廉價藥物在臨床留得下、用得好。全國政協委員金大鵬表示:廉價經典藥物缺少利益驅動,醫院不要,企業也不可能生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改變以藥養醫的頑疾,公立醫院的改革中必須很好地直面并解決這個問題。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相關專題:
2011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