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層層防護林保護,御海灣茶園綠茶基本未受凍。
近年來,日照綠茶屢屢遭受凍害,今年更是遭受嚴重凍、旱災的雙重夾擊。然而,位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的御海灣茶園,從來沒蓋過大棚,其茶樹卻從未受凍害。2月24日,記者采訪了解到,該茶園通過不采夏茶以強健茶樹、不蓋大棚靠生態建園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十幾年從未蓋過大棚
24日上午,記者來到掩映在松林中的御海灣茶園,茶園總經理薄子寶正在查看茶樹生長情況。與記者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情況不同,這里的茶樹仍然泛著綠意,并沒有凍成枯葉。
“我這個茶園已經十幾年了,從來沒蓋過棚,冬天也沒凍過。今年只是梢上稍微有一點受凍,但不會影響春茶上市?!北∽訉殞τ浾哒f,他從建茶園開始就遵循“生態建園”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還原茶葉生長的自然環境,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干預。
薄子寶說,讓綠茶回歸自然并不是不進行任何越冬防護。為了讓綠茶安然度過冬天的低溫,茶園種了一萬五千多棵白皮松和三萬多棵側柏,分布在茶園的四周和過道兩旁,看起來茶與松相間而生,防護嚴密,“這就營造出一個避風擋寒的小氣候,茶樹完全靠天然的防護過冬”。
不采夏茶以“休養生息”
“和人一樣,茶樹安然過冬,靠的就是強健的體魄。為了增強茶樹的生命力,必須進行休養生息,現在很多茶農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而對茶葉進行過度采摘,結果樹勢越來越弱。我們這里的茶只采春秋兩季,不采夏茶,一來夏茶的性價比比較差,二來給茶樹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薄子寶說,凡事要有舍才能有得。不采夏茶正是為了多采價格更高的春茶。
市農業局果茶技術指導站工作人員邱忠蓮說,他們曾對嵐山區巨峰鎮某處茶園的春、夏、秋三季茶產量和收入進行過統計。春茶的產量一般占全年總產量的30%左右,收入卻占到百分之60%甚至更多,有的年份竟達到66%。而夏茶雖然產量能占全年的50%,收入卻只有20%左右。“也就是說,夏茶采得雖然多,但是經濟效果卻并不高,而且夏茶采得太多,勢必會影響茶樹的正常生長?!?br>
生態建園是防凍之本
薄子寶是日照實施南茶北引的第一批技術員,他說茶樹引進北方之后,越冬問題一直沒能徹底解決,躲進大棚是一個無奈的現實,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要想治本,必須讓綠茶能在野外自然生長,自然過冬。
記者調查了解到,去年冬天以來,大棚綠茶增加了不少,像嵐山區后村鎮皂戶溝村一下子普及到了90%。薄子寶是綠茶進棚的堅定反對者?!皳夜烙嫞衲晔軆鼍G茶至少占七成,是南茶北引進入日照45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年。凍害有天氣原因,但人為原因也不可忽視。一個是過度追求短期利益,過度采茶。二是自作聰明,采用蓋棚這種粗暴干涉自然條件的方式,而不是順應自然。長此以往,綠茶的抗凍能力勢必退化?!?br>
“生態茶園完全可以推廣到其他地方,但很少有人愿意干。主要是初期投資有點大,但是這樣一個防護林體系建立后,就不用再重復投資了?!北∽訉氄f,一片茶園在他的指導下,最短3年時間就可以復制他的模式進行生態建園。雖然初期投入大,但從長遠來說是值得的。
文/圖 本報記者 從春龍
?。▉碓矗喊雿u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