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建設
? 2009年,當打造藍色經濟區的呼聲在山東半島響起,一代代“海洋人”的藍色激情被瞬間點燃,絢爛的藍色夢想在齊魯大地萌動——作為沿海省份,山東能夠實現率先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借臨海之便 ,借海洋之力 。站在新起點上,山東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仍然離不開海洋。而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一區三帶”發展格局中,濰坊既是藍色經濟區七個前沿城市之一,又是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四個骨干城市之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重點開發區域。在史無前例的機遇面前,濰坊人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奏響了“藍色經濟”全面發展的暢想曲。
海陸統籌為藍色經濟開局 藍色經濟區是以海洋、臨港、涉海產業發達為特征,以科學開發海洋資源與保護環境為導向,以區域優勢產業為特色,以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前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對于濰坊來說,在發展藍色經濟之初,該市就認識到,建設藍色經濟區,必須堅持海陸統籌、發展重點。
在海域方面,濰坊充分利用北部沿海地區的空間優勢,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藍色經濟為方向,努力打造藍色經濟發展先行區、示范區,并重點推進了濰坊港擴建和羊口、下營、濱海三個漁港建設,貫通海上運輸通道,建設渤海灣重要的貨物集散地。而在藍色產業發展中,濰坊積極培育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機械裝備、電力能源、臨港物流等優勢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體現高效生態、循環經濟、精細加工的新興特色產業,同時加快推進了馬來西亞濰坊濱海產業園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在陸地上,濰坊同樣發展迅猛,疏港公路、鐵路、濰日高速、城海輕軌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推進,強化了濰坊發展支撐能力;而按照“一城四園”總體規劃布局的濰坊濱海新城建設也率先取得了突破:科教創新區按照50平方公里、50所學校、50萬人的規模建設,努力打造環渤海地區一流的職教園區和藍色高端產業科教基地;中央商務區正在建設高檔樓宇、星級酒店、商務會展等商務平臺,打造環渤海地區有較大影響力的高端商務中心;旅游度假區建設了一批與親海、近海、觀海相關的餐飲、娛樂、休閑等濱海服務業項目,打造山東半島知名的濱海休閑旅游勝地……
“藍色”不僅代表海洋,更重要是在經濟發展中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今年以來,濰坊市還以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區為目標,大力推進重點企業、經濟園區和重要區域的循環經濟發展,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嚴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項目上馬,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同時,根據強化海陸統籌、全流域治理的觀念,濰坊經濟發展開始向堅持生態優先、海陸一體化治理轉變,提高了涉海陸源污染排放標準,建立了完善生態評價體系和補償機制,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
同時,濰坊還在著力促進生態優化工程建設,如抓好北部“六縱兩橫”水系建設和沿海防護林帶 、林場建設;加快以防潮大壩為重點的沿海防護堤建設,提高海洋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重點流域、近岸海域的修復和保護等,不斷優化海洋生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