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都市報8月9日訊(記者 劉建) 8月9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全國高科技農業循環產業發展中心青島工作站正在本市推廣一項新型的生態養豬技術,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將農作物秸稈等廢料制成飼料,豬崽到出欄的成本每頭可以至少節省200元,目前即墨、膠南的大型養豬場已經采用該技術,預計3個月后,這種沒有藥物殘留的生態豬肉將端上市民餐桌。
8月9日上午,在即墨一養豬場里,工作人員把調配好的飼料喂給了2000多頭豬,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些豬吃的卻不是糧食,而是一些秸稈等廢料。“這些都是調配的發酵飼料,不用加糧食,用的是復合微生物菌種,將不可消化的粗纖維進行分解消化,讓豬能夠更加充分地吸收”,養豬場的負責人宋仁華告訴記者,不用喂糧食也能養豬,而且充分利用了農田里的秸稈等廢料,成本降低了很多。
在現場,全國高科技農業循環產業發展中心青島工作站的執行主任張志強告訴記者,這是他們中心正在推廣的一項新型的養豬技術,特點是使用非糧發酵飼料,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促進消化,最終將豬的食物由秸稈等廢料替代了糧食,這大大降低了成本,節約了糧食。3個月前,他曾帶領宋仁華等養殖戶去外地考察,回來后就開始推廣這項技術。
宋仁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實際飼養過程中的花費來看效果非常好,以母豬的飼料來看,從市場購買現成的飼料一般每斤1.2元左右,但是通過這種新技術調配飼料每斤的成本也就0.5元左右,一頭豬從豬崽長大至出欄至少能節約成本200元。目前,他的養豬場里使用這種新型飼料已經有3個月,每頭豬能長70斤左右,相比用糧食飼料養豬,他的豬長勢不錯,但是成本卻低得多。
張志強告訴記者,目前膠南一養豬場也在大規模采用這種新型養豬技術,預計3個月后,使用這種生態飼料喂養的生豬就可以出欄。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