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給了俺這么好的機會創業致富了,俺正準備著把低保讓給更需要的人。”12月12日晚10時30分,臺東一路民生夜市上,正在收攤的李瑞增邊說邊小心地將攤上最后一個收納盒放進小推車里。
李瑞增告訴記者,在成為市北民生夜市的業戶前,他因腿部殘疾賦閑在家,妻子也沒有工作,全家就指望著每月500元的低保金度日。特別是2005年后 ,聾啞的大兒子李兆和小兒子李強陸續考上大學,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更加困苦。
2007年6月的一天,正當老李為兩個兒子新學期的學費發愁時,他接到街道辦事處的通知稱,低保戶可以免費在夜市上擺攤!他馬上到街道辦事處報了名,并到市北民生創業配貨中心進了一些貨,沒想到第一天擺攤就全賣出去了。
第一次的成功出攤讓老李有了信心,他每天出攤到深夜 ,堅持最后一個回家;每天都要去配貨中心進貨、調貨;過幾天就要查看賬本、總結經驗;還要去聽民生創業課。老李現在從“什么都不懂”到“越來越專業了”。他專心做起了收納盒的生意,每天晚上他的攤前都圍滿了人。今年老李平均每天營業額可達到600元,自己也有萬余元的存貨。
“現在俺兩口子不但能供兩個兒子上學,而且生活狀況也好了!去年年底家里裝上了整體廚房,還買了冰箱。這可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啊!”老李說,兩個兒子也更加理解體貼父母,大兒子李兆寒暑假回來總要幫忙擺攤,在本地讀大學的小兒子李強每天放學后會去接他們回家。
市北民生創業服務中心的關云紅主任說,市北區10個民生夜市均已經成功運行了一年半以上,有3010戶低保戶像李瑞增一樣走上了自主創業致富的道路,其中還有幾位已經主動提出讓出低保,現在他們正籌劃建市北民生創業園。 [編輯: 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