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戴帽盔,身著雨衣,戴上手套,全副武裝進入深山……這可不是什么特種部隊和防化戰士,而是一群挖蜂人。到了八九月份“山鵬”(音:虎頭蜂在當地的俗稱)幼仔大量繁殖的季節,他們就冒險在大山四處尋找嗡嗡亂飛的蜂跡,順著“山鵬”飛行方向尋找深藏在樹洞、石縫的蜂窩,然后掏出蜂窩,挖出蜂蛹,再高價賣到農家宴飯店。日前,本報記者經過3天的實地暗訪,終于揭開了這些挖蜂人的神秘面紗。
■
記者暗訪
神秘人全身噴藥采蜂蛹
>>>讀者報料
男子進深山打扮怪異 “最近有不少神秘人經常進深山挖蜂蛹!”9月1日上午,家住城陽惜福鎮的王女士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最近一個星期以來,她經??吹讲簧俅虬绻之惖哪凶舆M入深山,有時候開車,有時候騎摩托車,下車之后他們穿上厚厚的雨衣,戴上頭盔,打扮成電影里的“防化戰士”模樣,而且她每次經過這些人身邊時,還能聞到一股農藥味兒。這些人究竟是干什么的?到深山里究竟有什么目的?王女士說,后來,她聽村莊里的老人講,這些人進深山是為了挖蜂蛹,“每年的八九月份,山上的‘山鵬’大量繁殖,這些‘山鵬’非常兇,去年有人上山挖蜂蛹時還因此喪命,今年還是有人冒險掏蜂窩,真是驚人!”
>>>漫長等待
神秘挖蜂人終于露面 接到報料后,當天下午1時許,記者一行4人趕到王女士所在的城陽區惜福鎮,幾經周折,在霞溝社區見到了3名神秘的挖蜂人,他們每人騎著一輛摩托車,車上載著雨衣、頭盔和鏟子等工具,臨近山腳下時3人駛入一條羊腸小道,隨后消失在大山深處,記者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
下午4時許,記者在等待了漫長的3個小時后,幾名神秘人終于出現了,他們的摩托車上都帶著個袋子。這些人在一家小賣部門前停下來買水喝,記者上前搭訕,一名操著外地口音的男子告訴記者,他們來自東北,進出深山是為采蜂蛹。記者想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活動時,該男子搖了搖頭,懷疑地打量著記者,隨后離開了。小賣部的一位大娘告訴記者,本地人干這活兒的很少,這些挖蜂人大多來自外地。
>>>深山跟蹤
全副武裝冒險捅蜂窩 9月2日中午,記者在霞溝社區又看到了兩個挖蜂人,他們看起來比較瘦弱,記者扮成游客跟隨著。走到一排大樹下,兩個挖蜂人停了下來,很快地戴上了隨身攜帶的頭盔,然后又穿上了雨衣,戴上了皮手套,隨后個高的男子又從包里拿出一瓶類似農藥的東西,向自己和同伴全身噴了個遍,徑直向山里走。記者分成三路從不同方向跟隨著他們,大約走了500米后,他們??吭诼愤叺囊豢么髽湎拢蛩闹芡送?,接著用鏟子小心翼翼地挖著山土,然后兩個人形成了一個包圍圈,打個手勢后拿著一個白色的袋子捂了過去,在袋子里忙活了半天,從里面扔出一個蜂巢狀的東西,隨后兩個人又向山里進發了。擔心驚擾這些人記者沒敢繼續跟蹤。
當天下午,記者和一位剛從山上下來的挖蜂人在村里的小賣部不期而遇。交談中記者了解到,他們采摘的地方不是隨便去的,而是有“目標的”。這位姓張的挖蜂人告訴記者,一般先是仔細觀察花朵上的蜂類蹤影,然后沿著其飛行路線找到它們的蜂窩,這些蜂一般在山坡的陽面筑洞,也有的生活在大樹下面和屋檐下面,采蜂蛹者先在洞穴附近做好記號,等到蜂群外出覓食時,事先用硫磺煙熏蜂窩,再動手取出蜂窩里的蜂蛹,采摘的時候有不少技巧,當然,危險也是存在的,要在蜂群歸來之前撤離。
記者看到他雖然包裹得比較嚴密,但手臂處還是被蜇紅了兩處,“很痛,需要好幾天才能消腫!”老張說,這一趟在大山里共發現了3處蜂窩,大約挖了三四斤重的“山鵬”幼仔。
■
挖蜂者說
采蜂蛹一天能賺800元 記者了解到,最近一個月來,來大山深處的挖蜂人有幾十人,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前來冒險?一位挖蜂人向記者道出了實情。這名挖蜂人告訴記者,他姓呂,來自南方,從事挖蜂蛹已經多年,之所以從事這樣高危險的活動,是因為收益比打工強得多。他舉了個例子:9月2日一天采到了近4斤的蜂蛹,按照一斤200元計算,他一天可以掙到800元,而打工辛辛苦苦一個月才賺1000多元,正是這種高利潤的誘惑,他們才鋌而走險?!白钪饕氖遣怀钯u!”記者采訪時,來自東北的挖蜂人老謝告訴記者,比起別的買賣,他根本不擔心自己的貨物賣不出去,因為現在不少飯店都需要蜂蛹,他們每人都有不少飯店老板的電話,往往還沒有挖就有不少老板打來電話要貨?!叭ツ?月份,我們村有個挖蜂蛹的男子被蜇死了!”霞溝社區的郭大爺告訴記者,村民郭某去年8月18日上午帶著11歲的兒子上山,發現了一個蜂窩,就冒著危險進行了采摘,結果被蜂窩里的“山鵬”蜇得奄奄一息,送到醫院后經搶救無效死亡。自那以后,當地的村民幾乎沒人敢去采摘了,現在來采摘的不少是來自東北和南方的外地人,但不少當地人干起了“中介”,他們從挖蜂人手中高價收購蜂蛹,然后再以更高的價格販賣給飯店或者有錢的老板。
記者了解到,蜇死人的蜂叫“虎頭蜂”,非常兇猛,在當地叫“殺人蜂”,居民告訴記者,采摘蜂蛹非常危險,自從郭某死后,當地人“談蜂色變”,幾乎都把蜂看成了有劇毒和危險的動物。
“危險我也要干!”老謝告訴記者,其實作為挖蜂人他也有酸甜苦辣,他今年已經快60歲了,干采摘已經很多年,本來打算今年“退休”的,但為了給上大學的女兒籌學費他只好“重操舊業”。而來自武漢的小孫顯得“初生牛犢不怕虎”,他說自己今年只有21歲,但采摘蜂蛹已經有3年的歷史,他告訴記者,采摘蜂蛹的確非常危險,他的一個朋友曾經被蜇成重傷。
■
老板推銷
蜂蛹成了飯店招牌菜 這些大山里的蜂蛹到底去了哪里?記者9月2日采訪時,霞溝社區的郭大爺告訴記者,挖蜂蛹不是什么秘密,附近的農家宴飯店幾乎都有蜂蛹這樣的招牌菜和特色菜。一位飯店老板向記者推銷蜂蛹時說,他們飯店吸引人的主要就是特色菜,而蜂蛹由于味道鮮美非常受顧客的歡迎。記者詢問來源時,老板坦言說,這些蜂蛹都是從采蜂蛹的神秘人那里高價購買的,現在正是采蜂蛹的季節,可以保證游客吃到新鮮的蜂蛹。在一家農家宴飯店里,記者看到服務員打開的冰柜里面存了一包冰凍的蜂蛹,有六七斤重。
■
專家提醒
秋天登山小心遭蜂蜇 9月3日下午,記者采訪了青島農業大學農學與植物保護學院的顧教授。他告訴記者,“虎頭蜂棲息處都不在高山,而都是在平地至大約1500米以下的山區,有的筑巢在樹枝上,有的筑巢在地窟內,小的巢中有數千只虎頭蜂,大的巢中多達數萬只;每年六月、七月形成蜂蛹,虎頭蜂的巢大多筑在樹上或土中,形狀像皮球般,它們將樹皮咬碎混合唾液筑巢,虎頭蜂在秋天的時候,為了準備冬眠所需要的食物,經常大舉出動,容易誤傷人類?;㈩^蜂本身不會主動攻擊人;它們喜歡顏色鮮明且具有芳香味的花卉植物;所以夏末秋初到山上玩盡量不要穿顏色鮮艷的衣服,否則常常會吸引虎頭蜂的注意,易發生意外。另外,穿長袖長褲的衣服上山可以保護身體,盡量不要穿短裙、短褲,應該戴帽子,以避免虎頭蜂攻擊。
據顧教授介紹,虎頭蜂200次以上的叮咬,才會使一個人有生命危險,叮咬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用冰敷。另外,被虎頭蜂叮咬不可直接往外拔刺,這樣會使毒液進一步注入身體,引起過敏反應而造成血壓下降,嚴重者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亂采虎頭蜂蛹會破壞生態平衡。顧教授表示,“因為虎頭蜂的減少,有害的生物就會增多,造成生物鏈的嚴重破壞”。顧教授還提醒說,食用蜂蛹的確是飽了口福,但許多野生蜂蛹的毒性難以預測,市民還應慎吃!
小資料:虎頭蜂 虎頭蜂,當地人又稱之為“山鵬”,這個名字只是其民間俗稱,并不是正式的學名,在昆蟲中應屬胡蜂類,有的地方又稱馬蜂,因為它的頭像老虎,性情兇猛,身體長有虎斑紋,所以人們就叫它虎頭蜂;又因為虎頭蜂窩巢形狀很大,像雞籠一樣,所以又叫“雞籠蜂”。 A4、A5版文/圖 本報記者(請王女士來本報領取線索費150元)
昨日熱點:青銀高速通行費今起下調 所有車輛10元/車次13歲小研究生北工大報到 10歲上大學(附圖)職業"狐貍精"走紅日本 專門負責拆散夫妻(圖)"90后"性觀念比家長超前 70%學生稱有性困惑福布斯最佳商業城市 杭州居首青島未入前十國慶長假提前兩天放 不再跨兩周天體現人性化女護士稱遭醫院副院長強奸 導致大出血(組圖)美國副總統競選人佩林玉照全裸展政客風采中秋節當日干一天頂四天 加班可多拿200%工資3350元,CBD地塊拍低價 本市土地市場走向平穩 [編輯: 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