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丨青島市政協委員張輝崙: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劉笑笑 王麗平
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市政協委員、青島昆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張輝崙表示,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既是保障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歷史任務。為此,他此次帶上會的提案是《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
張輝崙
張輝崙表示,雖然青島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已經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監管體制機制不夠健全、技術和信息的支撐作用發揮不夠、民眾參與度不足、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他建議,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防控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的監測與防控體系,強化技術指導與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測技術研發,創建專門的監測平臺,摸清本市農業面源污染底數,建立農業面源污染大數據。
同時,大力開展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強化系統性治理、多部門聯合、集成性示范和穩定性經費支持,積極推廣流域或區域綜合治理的成功模式,打破農業、林業、水利、環保等部門分頭行動、各自為戰的舊有格局,科學制定污染防控項目實施方案,系統化設計、總體化運作、規?;瘜嵤⒓苫痉?、整體化推進。著力實施生態農業工程,通過實施農田面源污染綜合防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產養殖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生態農業工程,因地制宜推廣各種循環農業模式,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強化科技支撐,大力開展農業生態修復技術、農藥化肥減量化技術和替代技術、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以及各種農業綠色生產與加工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借助青島高校等科研機構的研發能力,引導社會企業對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和生態修復相關的科技成果進行有效轉化。例如中國海洋大學的關于海洋貝殼資源綜合產業開發的科研項目,通過關鍵技術將海產養殖產生的廢棄牡蠣殼、扇貝殼等加工成土壤調理劑,既解決了固體廢棄物污染問題,又能對土壤中的重金屬、PH值進行吸附和調理,土壤的理化、微生物特性得以改善,改良土壤結構,并使作物明顯增產。
此外,加速構建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公眾參與機制。進一步豐富環保宣傳教育內容和方式,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的科學普及、輿論宣傳和技術推廣,增強民眾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調動民眾參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加強環境信息公開,保障公民知情權,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