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如何成了企業家的 “熱門目的地”
青島大家談
如果說,將“C位”讓給企業家、領導給企業站臺,讓企業家有了“面子”,那青島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則讓企業家體會到了“里子”的“質變”:營商環境越來越優,政策越來越實,服務越來越細。
劉漢鋒/文
“讓企業家感到舒服,就是政務服務生態的至高境界。”在5月份舉行的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上,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說。
時隔4個多月,9月25日,在青島舉行的又一場高規格大會上,世人更加直觀地見識了青島對待企業家的態度。
將會場的“C位”安排給企業家就坐、交流發言的11人中9人為企業家、企業家學院揭牌儀式也不再是領導當主角……
王清憲的現場講話更是讓企業家聽得舒心:“企業家不是官員的附屬品,他們也不是被動的聽政府指揮的,他們是市場真正的主體。”
“官員給企業家站臺別覺得多牛,你去代表的是黨和政府,不是你有多大的本事,也不是給企業家多大的面子,不要老覺得是個官,企業聽我的,不要顛倒位置。”
決定一座城市高度的,從來不是大樓。文化上是大學,經濟上是產業,產業活力則仰賴企業家的拼搏與奮斗。“市場活力來源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洼地效應”。簡單地說,就是指一個區域與其他區域相比,環境質量更高,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很多城市在政策、環境的比拼中形成“洼地”,以此招攬人才、吸引投資,并迅速成長壯大。
如今的青島,已經成為眾多企業家眼中的“洼地”,并日益成為企業家的“熱門目的地”。
01
大膽為企業站臺撐腰
尊重企業家,在青島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具有優良的傳統。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青島企業家”這一群體始終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本世紀初,“青島企業家現象”一度引發全國關注。一篇央媒的報道寫道:企業家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能夠促進優秀企業家的涌現。青島的經驗在于,把最大限度地釋放企業家能量作為改革方向,對企業家實施了科學有效的管理和服務。
可以說,正是得益于政府與企業家的良性互動,才成就了青島“五朵金花”的輝煌。
今天,在多個國家戰略的加持之下,青島站到了千載難逢的“時代風口”。如何發揮企業家的主觀能動性,對這座海濱城市的再次騰飛至為關鍵。
城市對企業家的態度,影響著企業未來發展的決策布局,進而關系到城市未來經濟的發展活力。而青島,沒有辜負各界、尤其是企業家的期待。
在青島企業家暨“雙招雙引”大會上,雖然出席大會的有市委書記、市長,以及各部門、各區市的“一把手”,但“唱主角”的卻是500多名企業家。這從會場的座位安排上就能略見一二:各商協會、企業家們坐在會場中間區域,而各區市、市直各有關部門、單位則坐到了旁邊。
這次大會的種種做法是青島對待企業家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青島發起15個攻勢,并舉辦了15個攻勢答辯會。在這一“推動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公開化、透明化”的舉措中,就不乏企業家的身影。
比如:5月26日舉行的“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作戰方案答辯邀請了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華為產業發展集團副總裁燕興作為企業代表作為副答辯人。
6月5日壯大民營經濟攻勢作戰方案答辯,全國工商聯常委、華訊方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天谷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光勝,山東省總商會副會長、市工商聯副主席、青島東軟載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健兩位企業家代表作為副答辯人參與。
一方面,政府敞開門決策,傾聽各方聲音;另一方面,也彰顯了對企業家的重視,傳遞出企業與城市一榮俱榮、共同成長的信號。見微知著,這些看似點滴之舉讓企業家心里感到了舒服,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受重視。
與此同時,上到市委書記、市長,下到各區市的主要領導,都大膽為企業家站臺撐腰。
統計青島日報的公開報道,從今年2月至今,青島市黨政主要領導在青島會見的企業家已超過120位,這還不包括重大活動期間的集體見面、會談。
王清憲表示:“在青島,我們建立了領導干部為‘雙招雙引’站臺制度,不管國企還是民企,只要企業有需要,領導干部就要出面站臺,需要哪一級出面就哪一級出面,做到既‘親’又‘清’,既‘清’又‘親’。”
02
“誰刁難你們就給誰打叉”
如果說,將“C位”讓給企業家、領導給企業站臺,讓企業家有了“面子”,那青島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則讓企業家體會到了“里子”的“質變”:營商環境越來越優,政策越來越實,服務越來越細。
在9月25日的大會上,青島市委、市政府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的青島市企業服務平臺、企業政策服務平臺和企業大數據平臺等三個線上服務平臺,正式面向企業家推出。
以“青島市企業服務平臺”(www.qdmqfw.com)為例,設有在線服務、交流互動、訴求提報等系統,能夠在線上為全市企業提供政策、技術、融資、培訓等12大類服務。
審批方面,今年,青島開出了“年底前80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秒批’”的目標清單,實現網上申請、自動審批、即時出具審查結果、在線簽發電子證照或快遞寄送證照的全程智能化、自動化審批。
服務方面,將建立企業家政務服務滿意指數調查方案,一個季度一次,由企業家對部門的評價指數打勾,企業家的這個評價直接對著這個局和這個區政務服務的評價,每年都要公布。
“誰刁難你們就給誰打叉。”王清憲的話擲地有聲。
首次政務服務環境滿意指數調查活動已于9月23開啟。調查內容是依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和“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權威指標體系,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角度設計的,具體包括企業經營、項目審批和工程報建、跨境貿易和融資服務、稅收和收費、公共設施與服務、創新創業與人才、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融合、政務服務水平、中介服務等9個方面32項指標。每個調查項目的評價意見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和“不了解”5項。企業家的評價意見將作為測評有關部門和區市(功能區)政務服務水平的重要參考。
為了打消企業家的顧慮,調查采用匿名網絡問卷形式,請專業機構設計調查軟件系統,使用EMS安全快遞方式給企業發函(附二維碼)告知,由企業微信掃碼,網上評價、網上提交,由青島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負責匯總。企業和個人信息不出現在調查問卷上,調查結果僅用于滿意調查評價,并將做嚴格保密處理。
此外,青島還推出創新措施,鼓勵“民告官”,通過政府采購方式,向以律師事務所為代表的法律中介機構購買服務,運用優質法律服務資源,面向企業進行政策宣傳解讀、適用咨詢、實施監督、效果評價、權益維護,督促各級各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促進各項政策落地,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青島所做的這些,就是要以市場化、法治化提高各類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以及透明度,真正建設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努力讓企業在青島感到舒服、讓企業家在青島感到舒心。
03
青島成為“熱門目的地”
投資界有句名言:投資趨勢,永遠不會錯。
今年3月份,青島市委書記在深圳喊出了“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的口號,在全國刷屏。
隨著國內首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獲批、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掛牌,9月9日,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2019“智產融合贏在青島”高峰論壇上,王清憲再次喊話全國企業家:今天的青島、今天的山東,就是全國的企業家面向未來,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再出發的新平臺,高飛遠飛的新風口。
國家戰略+營商環境的優化,青島正在成為國內外企業家的“熱門目的地”。據青島日報報道,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主任周安和膠州市市長畢維準1個月間累計會見客人都達到53次。
企業家看好青島,從中可見一斑。
“從企業戰略布局的高度設計在青島的投資架構,把企業戰略與國家戰略緊緊地結合起來”,成為企業家的共識。于是我們看到,華為來了、啟迪來了、商湯科技來了……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排”的企業,紛紛落子青島。
6月20日至22日,2019正和島創變者年會暨千企助力青島(半島)發展行舉辦,2000余位全球政、商、學界代表,共同探討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創變理念與成果,聚焦新時代、共享新機遇。
三全食品創始人陳澤民用“相見恨晚”和“非來不可”形容青島之行。“這幾天,我看到這座城市為企業營造優良營商環境所做出的種種努力,感受到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今后,我不僅自己會來這里投資,還會邀請朋友來參觀考察。”
在此之前的5月初,青島舉辦全球創投風投大會,消息傳出后,超過5000人報名,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局面。
所有的熟悉都是從相識開始。企業家來到青島,熟悉青島,給青島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投資。
像兩次央企青島行已落地項目32個,總投資772億元,其中一半以上已開工建設。不少產業鏈整合能力強的企業到青島來也不僅僅是投資一個兩個的項目,更大的價值是發揮平臺作用。
目前,青島正積極與華為、清華啟迪控股、商湯科技、科大訊飛、正和島、創業黑馬集團等企業合作打造平臺。比如,依托華為,推動全市1900多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進行對接,將符合條件的納入華為采購鏈,為青島設計了新的產業技術制高點,利用華為的平臺為我們整合資源。又比如,依托清華啟迪控股,開展投資、研發、總部、孵化等全產業板塊合作,僅四個多月時間,已有75個項目簽約注冊落地。
1-7月,青島新簽約5億元以上大項目220個,總投資規模6700億元,其中已注冊落地112個,占比50.9%;6月、7月入庫納入統計的新開工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分別為593、370個,兩月之和是前5個月總數的1.8倍。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9%,較上半年提高2.4個百分點,省內排名躍居第一位。
風口中的青島,涌動著澎湃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