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蒸又煮!氣溫30+,環境濕度大,青島疾控發布提醒
氣溫30+,環境濕度大
像個大蒸籠一樣
這天氣你敢出去走走?
分分鐘讓你汗流浹背!
近日,全國多地開啟"燒烤模式",我市更是進入“蒸籠模式”,在這種天氣下,不僅普通民眾要注意防暑,對于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外賣騎手、車間操作工等高溫作業人員來說,發生職業性中暑風險更是不容小視!
什么是職業性中暑?
職業性中暑是指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而引起的以體溫升高和(或)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全身性疾病。
高溫作業有哪些?
高溫作業是指有高氣溫,或有強烈的熱輻射,或伴有高氣濕(相對濕度≥80%)相結合的異常作業條件、濕球黑球溫度指數(WBGT指數)超過規定限值的作業,根據作業特點,可分為三類:
★高溫、強輻射作業:
特點是氣溫高、熱輻射強度大,而相對濕度較低,形成干熱環境,如煉焦、軋鋼、鍛造、熱處理等。
★高溫高濕作業:
特點是工作環境溫度和濕度較高,而熱輻射強度不大,高溫、高濕和低氣流的不良氣象條件,形成濕熱環境,如印染、紡織、繅絲造紙、深礦井作業等。
★夏季露天作業:
建筑、露天礦、搬運、外賣等露天作業中的熱輻射強度比高溫車間要低,但作用持續時間較長,會形成高溫、強熱輻射的作業環境。
職業性中暑的癥狀與分級:
職業性中暑可出現體溫升高、肌痙攣、暈厥、低血壓、少尿、意識障礙等臨床表現,根據《職業性中暑的診斷》(GBZ 41-2019)可分為:
熱痙攣:
表現:短暫間歇發作的肌痙攣伴疼痛,以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多見,尤以腓腸肌為著。
特征:痙攣呈對稱性,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
表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血壓下降
特征:體溫升高<40℃,可能伴隨暈厥
熱射病(最危險!!!):
表現:體溫≥40℃、意識模糊、皮膚干熱無汗
特征:可能引發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企業該如何預防職業性中暑?
★企業防護措施:
1.工程控制:改善生產工藝流程,優化熱源布局,加強隔熱通風;
2.健康培訓:定期開展防暑知識培訓;
3.后勤保障:配備個體防護用品、防暑藥品及高溫休息室;
4.科學排班:實行避峰作業、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連續作業時間;
5.職業健康監護:做好上崗前和高溫來臨前職業健康檢查。
★勞動者個人防護措施:
1.及時補液:少量多次飲用含電解質飲料;
2.合理飲食:清淡飲食,補充維生素、礦物質,保證營養均衡;
3.保證休息: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
4.關注身體:出現不適及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