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充分展示中華...
與新中國同齡的王國慶:最大心愿是活到百歲看看更富強的祖國
王國慶翻看相冊。
文/半島記者 王麗平 圖/半島記者 高芳
“我是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和新中國同齡,每到生日這天,我都格外激動。”家住興安支路的王國慶親眼見證了祖國70年的發展壯大,也深切感受到,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的家庭、個體才會好起來、幸福起來。”他最大的愿望是活到100歲,看看那時候更加富強的新中國。
工作全都為工人服務
9月23日,記者來到王國慶的家中,一進門,他就向記者講述起自己名字的來歷。“我的名字是我三爺爺起的,我是家中長子,出生當天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日子,舉國同慶,所以我三爺爺說那就叫‘國慶’吧,這個名字叫得響,每年也能和祖國一起過生日。”這個特殊的名字也給王國慶的生活帶來了幸運和快樂,“上學時、工作時,大家都知道我和新中國同齡,所以每到國慶節當天,大家都說你今天過生日,祝你生日快樂。”王國慶說,每到這個時候,他的內心既自豪又溫馨。
“我這一輩子,獲得的最高榮譽是青島市勞動模范。”看著桌上厚厚的一摞紅色證書,王國慶拿出其中一本遞給記者看,那是1997年青島市政府授予王國慶青島市勞動模范稱號的證書。
1969年,王國慶從青島二中畢業,本來他立志做一名醫生,但那個特殊的年代,他沒能上大學。高中畢業后,王國慶到了青島鏈條廠做了一名鉗工,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夢想,執著地自學醫學。功夫不負有心人,1972年,他被調到廠里保健站成了一名保健醫生。由于工作勤勉、人緣好,1989年他被全票推選為廠工會主席。那段時間,全國總工會號召全國工會系統成立為職工服務的企業職工消費合作社,王國慶便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中。由于工作突出,1997年,王國慶被調到市總工會,工作內容是為基層工會做各種商品配送,跟著裝卸車去全市300多個職工消費合作社,每天經他手的貨物有10噸左右。他的工作得到同事領導的認可,1997年,他被評為市勞動模范。
最后,王國慶說,他這一輩子都是在做為工人服務的工作,作為黨員,這也是自己的職責。
為看閱兵,把生日聚會往后推
說到生日,王國慶說,50歲那年,他過了一次今生最難忘的生日。“正所謂年過半百,格外重視,所以當天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到飯店吃了一頓飯,那是我們第一次去飯店吃飯。”王國慶說。
而每年國慶節當天,若是有閱兵,王國慶一般都是在家守著電視,“尤其是大慶的時候,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年、60年,還有今年。今年我已經做好準備,在家里看閱兵。”王國慶說,他已經和孩子說好了,為了看閱兵,生日聚會往后推一推,推到晚上或者第二天。
“每到國慶這天,興安支路就是一條‘國旗街’,道路兩旁家家戶戶都掛上國旗,為祖國慶生。”王國慶說看到五星紅旗,心情就不一樣,當自己漫步在國旗街里,一面面國旗在頭頂掠過,心里就特別激動。說到這些年來的感觸,王國慶說,他最深刻的體悟是,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當國家富強了,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個體也會好起來幸福起來。
“剛結婚時,大家并不富裕,婚禮就在家里吃一頓比平時好一點的飯,能有點肉、一條魚,就很好了。”王國慶說,他結婚時住的房子,是在萊蕪二路的一個半地下室,十幾平方米大,只有一個衣櫥和一張床。“現在條件好了,我已經住上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具也應有盡有,有冰箱、彩電、洗衣機還有鋼琴,老百姓的生活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到自己最大的愿望,王國慶說希望自己能保持健康,活到100歲,看看新中國100周年時,更加富強的樣子。
■征集
全城尋找叫“國慶”的人
新中國成立后,舉國同慶。因此,也就有不少人被起名為“國慶”。你的名字或者你身邊有人叫“國慶”嗎?名叫“國慶”的人們經歷過哪些時代風云?有著怎樣的成長故事?
半島都市報現全城尋找名字叫“國慶”的人,以采訪、口述、散文等形式,講述同叫“國慶”的個人故事,揭示大時代的變遷。以銘刻一生的名字,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奉上我們的禮贊。
征集要求:請留下您的姓名、出生日期、照片、一段和名字或祖國發展有關的小故事、聯系方式等。
參與方式:以上征集內容均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發送時請注明征集主題;也可撥打半島熱線96663提供與征集主題相關的線索。
[ 同升國旗 同唱國歌 ]
□半島記者 袁蒙 報道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9月23日,青島市北區第一實驗幼兒園萬科藍山分園邀請三位海軍戰士做升旗儀式展示,激發孩子們對軍人和國旗的熱愛。
□半島記者 曹現梅 報道
9月23日,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青島市北區第二實驗小學舉行“我和國旗合個影”主題活動,小小護旗手擺出愛心造型,向祖國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