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團遠赴深圳取真經,一把手帶隊沖鋒忙招商。3月25日~28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在深圳考察學習,期間,王清憲明確指出,我們“學深圳、趕深圳”,就是要放大坐標找...
【奮斗之城】人人都有奮斗夢 六十猶忙學編程
深圳人的血液里確實流淌著奮斗的基因,哪怕是一個賣菜的商戶,一位修鞋的師傅,他也不會安于現狀。深圳這種奮斗精神,具有代表性、廣泛性和傳承性,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企業,甚或是個人,都奮斗在各自的行業領域,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深圳人。
文/圖 半島特派記者 李志波 李兵 景毅 馬正拓
2019年的春天,當青島市委提出要“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學深圳、趕深圳”時,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來自鵬城的那縷撲面新風。
這縷新風中,有深圳敢為人先的開放之風,有深圳追求卓越的創新之風,有深圳高效運轉的務實之風,也有深圳勵志打拼的奮斗之風。
夢想,不會在敲鑼打鼓中實現;
奮斗,始終是成功者的金鑰匙。
青島要“學深圳,趕深圳”,那么,深圳這座城市的奮斗精神,就是始終也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必須要尋對標的榜樣。
一位產業工人的
華麗蝶變
15年,彈指一揮,恍然一夢。
對此,來自深圳的全國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團精密機械事業群技術經理楊飛飛,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在首都賓館會客區,楊飛飛如是感慨道。
1985年,楊飛飛出生于江蘇南通的一個小鄉村。在童年時代,他就對家里的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器械非常感興趣。這些“大家伙”也是陪伴他成長的“玩具”。與農機器械打交道的過程中,楊飛飛的動手能力也日益增強,以至于他逐漸能幫助父親參與這些設備的維護、保養。
后來,父親慢慢發現楊飛飛有這方面的天賦,所以在他初中畢業時,干脆將他送到了當地技校,去學習鉗工。在楊飛飛后來從事的模具制造工作中,鉗工技術非常關鍵,所以,技校的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年前,學有所成的楊飛飛告別了技校,懷揣著青春夢想的他,邁入了位于深圳的富士康科技集團的大門。
“我當時主要是想到這家制造能力非常強的企業中繼續學習技術。”楊飛飛說,學校當年那批畢業生中,有50多人報名應聘富士康,但經過面試、筆試只錄取了5個,而他,就是被錄取者之一。
進入富士康之后,楊飛飛先是在企業內部的培訓中心接受了3個多月的崗前培訓。這個過程中,他不僅認真學習,還發現不少門道,比如,他發現技校里講的和工廠里實際用的技術不一致,有的甚至出現了脫節情形。為此,多年之后,當他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時,有關以實際生產為導向,讓企業車間成為技校教室等問題,就成了他不斷呼吁建議的內容之一。
結束崗前培訓后,楊飛飛正式成為了一名設備操作員。此后的15年間,他逐步成長為生產小組小組長、生產加工課課長、技術經理、工會副主席。2018年,他還多了一個政治身份,那就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期間,他從來沒有離開模具加工這個主業,而是心無旁騖地鉆研專業技術。他說:“作為產業工人不能好高騖遠,技術是靠在崗位上扎扎實實磨煉積累起來的。隨著產品的升級,技術也需要提升,只有跟上時代,自己才會被時代認可。”
3年前,楊飛飛已開始轉型參與自動化制造,現在,他更是將重心轉移到了智能制造領域。伴隨著自己的成長,楊飛飛也變得更加成熟。為此,他用了三個“度”來概括自己:一是深度,即自己跟產業工人的感情越來越深,也會主動去了解大家的感受;二是高度,即履職全國人大代表后,看問題、想事情的政治站位更高了;三是廣度,即隨著自己兼職工作的增加,他參與的社會活動也不斷增多,這讓自己視野更闊,思維更廣。而今,楊飛飛在企業里還有了一個住深全國人大代表聯絡站楊飛飛聯絡室,并通過群眾接待日、實體信箱和電子信箱,廣泛收集職工群眾意見建議。
在深圳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前,楊飛飛也在認真思考,并積極建言獻策。比如,他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內技能認定應該銜接互認,以此進一步推動人才流動。
15年來,楊飛飛在奮斗中收獲了一項項榮譽:2013年,他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他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他成為全國勞模;2018年,他又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此外,他還獲評深圳市龍華區“十大工匠”,并被稱為“鐵塊藝術雕刻家”,等等。
個人生活方面,楊飛飛在深圳組建了家庭,孩子也快滿5周歲了。溫馨的家庭也是他幸福的港灣,奮斗的動力。“我感覺自己很幸運。”談及這些年的成長歷程,楊飛飛顯得很謙虛。他說,自己是深圳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他愿意在這樣的城市里一直奮斗下去。
一家傳統商場的
驚人紀錄
3月19日上午9時許,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上的香江家居商場外的廣場上,工作人員正在認真清洗著剛改造完的地面停車場。在原有200個地下停車位的基礎上,這個擁有130個車位的嶄新廣場停車場,就是這家店下一步的競爭優勢之一。
到了營業時間后,步入商場,發現其和各大城市的家居賣場并無太多不同,在非高峰期,人流量也不大。但正是這樣一家看似普通的賣場,卻在剛剛過去的“3·15”那前后3天時間里,創造了3000多萬元銷售額的驚人紀錄。
辦公區內,卡座上空空如也,只有在里屋辦公的總經理王黎明還在“值班”。原來,為了“3·15”促銷活動,員工們已經連續奮戰了3周,這兩天,商場特意給員工放假調休了,讓大家好好休整一下。
在傳統商場受沖擊非常厲害的情形下,3天能實現3000多萬元的銷售額,這委實不易。談到秘訣,王黎明笑著說:“其實也沒啥,就是去拼。比如為了宣傳造勢,我們連‘掃樓’的傳統營銷方式也用上了。”他說的“掃樓”,就是到一些小區樓盤蹲點營銷。“我們選擇了七八個樓盤進行互動,并在其中三個進行蹲點,每到周末就過去全天候駐守。這期間,我們做的很多工作可能是無用的,但做了總比沒做強。比如,我們蹲點一天,也許就遇到了5位業主,但這5位業主只要有1位能轉化成我們的顧客,就是成績。當然,如果我們不去做,那這1位顧客的轉化率都沒有。”
“在這么好的位置,如果做不好,就是我們工作不行。”王黎明告訴記者,他們商場處于福田區黃金位置,周邊有市委市政府,有區委區政府,有市民中心,有寫字樓聚集的商務區,還有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可以說市場潛力很足。在這樣的黃金寶地,他們必須想方設法開拓市場。
王黎明透露,自從正月初四從老家回來之后,他至今也沒有休息過,因為他們這個商場,被集團賦予了新的使命,他感覺重任在肩。“集團自去年8月開始,投入了幾千萬元來改造升級,并要把這里打造成全國連鎖店中的樣板店。自從開始改造后,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志強更是高度關注這里,有時一天2個電話詢問改造情況,有時還通過微信了解有關信息。”作為香江集團旗下一家店的總經理,和集團董事局主席中間,隔了好幾個層級的領導,在王黎明看來,這樣的“越級對話”更加凸顯了集團對商場的重視。
“今年年底,集團總部就要從廣州搬回深圳,也就是說,我們以后要在集團總部領導的眼皮底下工作了,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我們更得好好干。”王黎明笑著說道。
原來,香江家居所依托的香江集團在1990年剛創建時,就是從深圳的家居商業領域起步,其也是全國第一家倉儲式連鎖家居商場。后來,在不懈的奮斗打拼下,伴隨著時代發展的腳步,他們逐漸將業務和市場拓展到了全國,并涉及商貿物流、金融、房產、健康、科技等領域。但無論如何發展,他們始終不忘家居商業這一創業起家的業態。而今,香江集團在前海自貿區新建的香江金融中心即將投入使用,他們也將把總部搬回這里,開始新的征程。
從深圳起家,再回到深圳,這是一個完美的奮斗歷程。
談及未來,王黎明充滿期待,一方面,集團總部搬回深圳,讓他們更有動力;另一方面,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深圳會承載更多功能,他們也會迎來更多機遇。“你比如說,以后來深圳開公司的更多了,來工作和生活的人也更多了,他們都得需要建材家居和辦公產品吧?”王黎明說,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他們必須調整好自己,繼續奮斗,迎接挑戰。
一支降級球隊的
浴火重生
“老子會回來的!”這是2011年10月29日下午,在2011賽季中超聯賽第29輪的一場保級大戰中,當時的深圳紅鉆隊主場落敗從而提前一輪降級后,一位深圳球迷和孩子共同發出的勵志豪言。次日,這個令人動容的鏡頭出現在了當地報紙頭版上。
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深圳足球做到了。7年之后的2018年11月3日,在2018賽季中甲聯賽最后一輪沖超大戰中,深圳佳兆業隊5-0大勝浙江毅騰輕紡城,重返中超。
在歡慶的人群中,那對父子再次成為了焦點。不過,現在他們手中紙板上寫的,卻是另一句霸氣的話語——“七年了!老子終于回來了”。另外,當時那位父親懷里抱的小朋友,也變成小同學了。如此鮮明的對比下,這對父子迅速火遍了網絡。
伴隨著深圳隊沖超成功,包括這對父子在內的廣大深圳球迷,無疑是最開心的群體。7年來,他們與深圳足球一起臥薪嘗膽,一起努力奮斗,一起品咂甘甜。熟悉足球的球迷都知道,一支球隊降級容易,想升級太難了。有的球隊降級后,甚至走向了解散。但深圳足球卻做到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這離不開足球人的矢志奮斗,離不開球迷的不離不棄,離不開全市的鼎力支持。
美麗的深圳灣畔,鱗次櫛比的寫字樓內,來自五湖四海的英才在這里奮斗。
更令人驚喜的是,重返中超后,在2019賽季中超聯賽前2輪中,深圳隊已經取得了兩連勝的出色戰績,現在積分榜上與來自“北上廣”的豪門——上海上港、北京國安、廣州恒大一起,組成了第一集團。
一座城市,用7年時間去實現重返中國頂級聯賽的綠茵夢想,這是這座城市奮斗不息的生動寫照,這也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品質需求。
“足球確實是一座城市綜合發展實力的體現。中超聯賽是世界第六大聯賽,現在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轉播,而隨著轉播,我們的城市名片也會傳遞到世界各地。”3月19日下午,深圳市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深圳市足球協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趙亮如是說道。
談到深圳足球,趙亮感慨不已。他說,自己見證了深圳足球當年奪冠的輝煌,也目睹了深圳足球降級的那一刻,以及后來的欠薪等事件;當然,也品咂到了深圳足球重返中超聯賽的幸福滋味。
“當年降級時確實很遺憾,但仔細想想,也很正常,畢竟,那時我們的‘造血功能’不足。”趙亮說,深圳隊降級后,他們并沒有氣餒,而是重整旗鼓,從頭再來。這期間,市委市政府還專門出臺了《深圳市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作為足協,他們不會去行政干預足球,更多是圍繞球隊招商、行業管理以及賽事組織做好服務工作。
在做好職業足球同時,深圳市足協還在重點抓青少年足球和社會足球。趙亮說,經過10年的發展,深圳市校園足球已得到了更好的普及,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體系也更加完善,“現在各級U系列國家隊里,都有深圳足協自己培養出來的球員。另外,我們還取得了兩次全國冠軍。”社會足球方面,深圳也建立起了深超、深甲、深乙,以及足協杯、深圳杯等一系列賽事,全年的比賽有3000多場。“這都是在提高深圳足球的‘造血功能’,從而讓深圳足球更穩定長遠地發展下去。”趙亮說道。
其實,重返中超的深圳隊,只是深圳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這些年來,深圳足球、籃球已經成為了國內賽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成為這座城市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名片。
又如,CBA賽場的深圳馬可波羅,也用自己的拼搏精神和奮斗軌跡,演繹了一出精彩動人的勵志故事。目前,2018-19賽季CBA聯賽常規賽已經結束,深圳隊可以說成了最大的黑馬,他們力壓北京、廣廈、山東等強隊,進入了前4名,并很有可能在季后賽中走得更遠。要知道,此前3個賽季,深圳隊還只是在常規賽第6名至第9名之間徘徊,而今,他們已經是全聯盟頂級強隊之一。
伴隨著深圳籃球的突飛猛進,深圳在籃球文化方面也開始大做文章。3月16日晚,2019男籃世界杯決賽階段分組抽簽儀式就是在深圳舉行,而深圳也是承辦本屆世界杯的8個城市之一。
“前些年,深圳體育整體發展并不好,但是深圳追趕的步伐很快。比如,2015年剛引進組建的CBA深圳隊,戰績就不斷提升,本賽季更是名列前茅。”在廣東廣播電視臺體育頻道工作,負責中超、CBA等體育賽事直播的青島人梅春濤表示,具有頂級聯賽的球隊,是城市軟實力的象征,是城市魅力的體現,也是國際化大都市的標志之一,深圳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實踐。
一座活力城市的
精神動力
“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在深圳灣邊的深圳人才公園里,這樣的路旗宣傳語不時可見。如果說人才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發展資源,那么奮斗,就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動力、動聽旋律。
今年38歲、住在深圳人才公園附近的山東菏澤人惠慶,就是這首旋律的演奏者之一。畢業于青島科技大學通信工程的惠慶,2004年來到深圳闖蕩。起初,他是一家通信設備公司駐深圳辦事處的市場營銷人員。“當時,為了推銷出產品,我一天能跑30多家公司,雖然遇到的大多是拒絕,但總歸是有收獲的。”現在回想起剛來深圳時的艱辛生活,惠慶仍歷歷在目,“那時租的房子里沒有空調,夏天近40℃的高溫下熱得睡不著,就在地面上潑上水,然后鋪上涼席。”
正可謂苦盡甘來,經過無數次奔波后,惠慶終于有了回報,一位在深圳創業的淄博人,給了他一份13萬元的訂單。這讓他欣喜不已,也堅定了打拼下去的信心。
而今,惠慶已自己創業,成為了一家通信產品公司的老板,并在深圳灣畔購買了住房,組建了家庭。當然,他奮斗的腳步依然不會停歇。“現在我們已經在著手5G產品業務了。”3月20日上午,站在海邊,惠慶如是說道,“5G時代以前,通信產業鏈很長,其中隨便一個點做好了就能吃飽;但以后不同了,5G時代光纖直接入戶后,產業鏈大幅壓縮,競爭會非常殘酷,不及時轉型的公司就會被淘汰掉。”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任何人沒有理由不努力。“我身邊有位60多歲的朋友,還在堅持學C++等編程語言,而且還看一些外文書。”惠慶感慨地說道。在他看來,在深圳打拼,除了機遇外,最重要的就是個人的努力。
對此,在深圳灣畔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工作的代曼,也深有感觸。2015年,為了緩解因父親去世帶來的痛苦,剛結婚不久的她孤身一人來闖深圳。這些年,她也用汗水澆筑著自己的奮斗歷程,有時為了加班完成給總部的匯報材料,她甚至睡在辦公室。后來,為了和她一起打拼,丈夫也跟著來了深圳。2018年,他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位于煙臺市萊山區的婚房賣了。“這等于不給自己留退路了。”代曼笑著說。當然,憑借著努力,他們也已在深圳擁有了新的愛巢。
總部即將搬到深圳人才公園附近的華潤電力員工梁坤,也做好了迎接新挑戰,打拼新事業的準備。來自臨沂,現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張志飛,更是枕戈待旦,隨時為公司捕捉可能出現的商機。
……
深圳人來自五湖四海,但他們的身上,都有一種奮斗的理想信念。他們共同筑就了這座奮斗之城,也共同演繹了一首奮斗之歌。
“深圳人都有些‘自命不凡’。”晶報傳媒副總經理,晶報副總編輯林航這樣來定義深圳人的品質特點。在說到“自命不凡”時,旁邊的同事提醒他說,這個詞好像不是褒義詞,是不是改為“敢闖敢拼”,或者用“更具有使命感、責任感”會更好一些時,他笑著解釋說不用。他說的“自命不凡”有特殊含義,是指深圳人不滿足現狀,再好的東西也會覺得還有不足,而且一定會想方設法,奮斗不止,創新不斷。
“深圳人的血液里確實流淌著奮斗的基因,哪怕是一個賣菜的商戶,一位修鞋的師傅,他也不會安于現狀。”談到深圳的奮斗精神,深圳市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賈英竺深有感觸,他同時認為,這種精神具有代表性、廣泛性和傳承性,給人感覺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企業,甚或是個人,都奮斗在各自的行業領域,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深圳人。
對于原因,賈英竺認為,這首先與深圳當時成立的歷史背景有很大關系。他說,1979年國務院批準成立深圳市之前,深圳的前身叫寶安縣,深圳當時只是靠近香港的一個鎮。那個時候的深圳(寶安)經濟基礎非常差,不像沈陽、武漢等傳統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城市,很多人甚至覺得游泳也要游到對面的香港去。這種背景下成立起來的深圳,就逼著其必須殺出一條血路來,這也讓深圳人一開始就充滿了危機感,從而具有了奮斗的基因。其次,同樣是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讓深圳時刻可以有對標比較的參照物,那邊的經濟發展、財富積累,時刻激勵著深圳人奮起直追。再次,深圳特區建設起步之后,迅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在聚光燈的照射下,深圳人也不由自主加快了發展步伐。而這步伐,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一直鏗鏘地走到了今天。
據統計,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6%,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可以說,這個驕人的成績背后,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基因中,凝聚著所有深圳人奮斗的心血。
“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這是2019年1月18日召開的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的一句樸素而又充滿力量的話;這也是新時代征程中,深圳再次揚帆起航,奮斗爭先的錚錚誓言;這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深圳人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精神續寫壯美篇章的嘹亮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