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堅決制止環保"一刀切"現象
新華社發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11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說,大氣重污染三大影響因素“基本搞清楚了”——污染排放、氣象條件、區域傳輸,其中污染排放是主因和內因。李干杰在記者會上還表示,“一刀切”是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典型表現,生態環境部堅決反對,堅決制止,嚴格禁止。
大氣重污染成因有了說法
他介紹,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設立約一年半時間,預期今年年底全部結束。項目集中了全國近兩千名一線專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大氣重污染成因有了基本說法,項目結束后將正式發布。
李干杰表示,大氣重污染成因及來源有三個方面:
——污染排放是大氣重污染的主因和內因。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是污染排放的四大來源,占比達90%以上。硝酸鹽、硫酸鹽、銨鹽和有機物是PM2.5的主要組分,占比達70%以上。
——氣象條件對大氣重污染的影響也非常明顯。“風速低于2米、濕度大于60%、近地面逆溫、混合層高度低于500米,這樣的天氣極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氣。”
——區域傳輸方面,以“2+26”城市為例,相互之間的影響平均為20%到30%,重污染氣象天氣發生時,可能達35%到50%,個別城市可能會達60%到70%。“相互之間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必須要實施聯防聯控。”李干杰說。
堅決制止“一刀切”現象
李干杰說,“一刀切”既影響和損害我們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損害合法合規企業的基本權益。生態環境部已經下發了相關文件,明確對禁止“一刀切”提出要求。
他說,生態環境部在開展環保督察和強化監督過程中,堅持“雙查”,既查不作為、慢作為,又查亂作為、濫作為。“每次接到舉報后,我們第一時間核查和糾正,查處以后公開曝光,以起到警示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方式,對企業既依法依規監管,又重視合理訴求、加強幫扶指導,對需要達標整改的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一關了之。
對此,李干杰表示,生態環境部在開展環保督察和強化監督過程中,如果發現企業有問題,就交給地方政府,由地方環保部門跟企業商量,給予企業相應的整改時間。如果整改期限到了還沒做好,再采取相應處罰措施。
他說,下一步,要進一步規范好環境行政執法行為,尤其是規范好自由裁量權的適用和監督工作;同時增強服務意識和水平,既監督又幫扶,幫企業排憂解難,解決他們在生產過程中環保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推動企業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據新華社
- 新華時評:整治違規吃喝,不是一陣風不能一刀切
- 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推動“十五五”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5年會在青舉辦
- 山東出臺環保惠企十條,釋放綠色發展紅利 構建生態環境非現場執法“天網”
- 住建部:堅決穩住樓市,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 生態環境部案例集 亞太森博入選!
- 市生態環境局|加快國家級“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累計創建“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等12類“無廢細胞”755個
-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城陽分局三個環節入手,強化企業減排工作
- 生態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3.0版本出臺,問需于企7個方面
- 西海岸新區統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 濟南城區東部有不明異味?生態環境局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