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護士馬拉松奪冠 哭出調休背后的尷尬
8月31日,在哈爾濱馬拉松賽道上,當被譽為“最快女護士”的張水華以2小時35分27秒刷新個人最佳紀錄并勇奪女子國內組冠軍的成績沖線后,面對沖過來采訪和祝賀的人群,她的一番"我只希望領導支持周末調休"的哭訴,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輿論漣漪。
支持方的共情不難理解。2023年張水華就曾在哈爾濱馬拉松奪冠,當時醫院想必也是覺得“與有榮焉”,還在醫院官網高調祝賀。那么利用周末時間繼續追夢且未要求特殊假期,并且真是實打實地用成績為醫院贏得了社會聲譽,此刻這種對休息權的樸素訴求,無疑擊中了很多職場人的普遍痛點。
反對聲浪則指向現實困境。護士這個特殊崗位自帶24小時輪班的特殊性,一人調休必然需要同事頂班。你贏的馬拉松獎金并不會分給替你頂班的同事,醫院官網的祝賀甚至都不曾提及她們幾個姓甚名誰……由此可見,醫院領導回復張水華讓她與同事自行協調,著實也反映了醫院管理的無奈。
其實這場爭議的本質,是職業榮譽與制度公平的價值權衡。張水華在賽道上挑戰極限,也在工作中與死神賽跑,這種雙重堅守本來都應該值得敬佩。但當需要頂班成為常態,就觸及了 "合理調休" 的邊界爭議。勞動法雖明確調休需雙方協商,但醫護行業的特殊性讓協商空間受限——其他行業的彈性排班模式,在患者隨時可能需要救治的醫院難以簡單復制。
如今張水華個人社交媒體的評論區已經關閉,但更值得深思的命題卻不會因此關閉:當勞動者用業余時間創造額外價值時,組織能否建立更靈活的權益轉化機制?醫院既需要保障醫療秩序的制度剛性,也應探索榮譽激勵與個人訴求的平衡點——別忘了,在這場爭議中,有個人訴求的應該不止張水華,可能還有替她頂班喜歡逛街的同事甲,或者替她頂班愛好宅家打游戲的同事乙……張水華的馬拉松之旅也是從愛好起步的,那么為什么同事甲未來就不能成為時尚穿搭界的頂流,同事乙就不能成為電競國際賽事的冠軍呢?
這場沒有贏家的爭論,或許終會沉淀為職場文明的進步養分——讓制度更具溫度,讓堅持更有底氣,才是對奮斗者最好的致敬。
至于是非曲直,相信每個職場人心中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評論員: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