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家鄉帶貨人:開海日是大喜日,記者現場探訪瑯琊港碼頭
清晨7:20,瑯琊港碼頭已一片忙碌景象。幾十條漁船平穩停靠,大小船只整齊懸掛著嶄新的國旗,格外醒目。運輸物資的小三輪穿梭至岸邊,與漁船有序交接菜米面油、枕頭薄被等物品,為開海作業做著最后的準備。
漁民備航:喜氣洋洋盼豐收
芹菜、白菜、嶗山礦泉水、面包、火腿腸。還有工人站在船頭作業,拿著釘錘敲敲打打。“早上五點多就起來了,六點多就到現場了,今天是和過年一樣的大日子,要準備的東西還有很多,主要是物資運送,我這條船明天才能回來,船上九個人,吃吃喝喝比較多,廚師做飯也是個大任務。”漁民笑著跟記者分享。
現場80后漁民李先生表示,開海后不少船只瞄準鲅魚,已購置新網全力備戰。“我上船二十多年了,今年預計收成不錯,順利的話能忙活 9月10 月,肯定比去年好!”
漁民講述:碼頭漁船有講究
除了忙碌的漁民,大南莊村村書記王雪與胡家山帶貨雙胞胎姐妹也難掩興奮,在碼頭與漁民互動嘮嗑,期待豐收。王雪直播帶貨已半年,開海日對她而言也是個特殊的日子,在本地人眼中,瑯琊港碼頭有著專屬特色。
據她介紹,目前瑯琊港碼頭共有兩種漁船,鐵殼船和木殼船,鐵殼船一般跑遠航線,木殼船則主要跑近線。
“鐵殼船33米以上,木殼船18米以下,但也在青島地界拉網,木殼船一般在靈山衛附近作業,往返不會超過12個小時,鐵殼船作業時間較長,為了保證貨物新鮮,鐵殼船會配備運輸船,專門負責往回拉貨。”王雪說道。
此外,王雪介紹,瑯琊港碼頭主要分為低網船和浮網船。低網船主要捕撈墨魚、鼓眼魚(學名:角木葉鰈)、八爪魚、沙丁魚、紅頭魚為主,浮網船以刀魚、鲅魚、鯧魚三種魚類為主。
“上岸就發!一秒都不帶耽擱的!”王雪同現場漁民聊起天,為了保證顧客收到新鮮的海貨,王雪的直播帶貨模式就是“鮮活現發”。“瑯琊鎮是漁業大鎮,作為書記直播帶貨,一方面為了把瑯琊鎮的名氣帶出去,把瑯琊鎮特色的優質海產品推廣出去,另一方面帶動瑯琊鎮的就業以及海產品產業鏈,開海后80%的父老鄉親都能參與到漁業的產業鏈中,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中間商來這進貨,五湖四海的朋友來吃、來玩,所以開海日,對我們而言,真是個好日子。”王雪感慨。
堅守初心,盼家鄉海貨香飄遠方
瑯琊鎮胡家山村雙胞胎姐妹花肖冰青、肖雪潔也聚集在碼頭的漁船旁,據肖雪潔介紹,她們生在瑯琊長在瑯琊,到了開海日幾個碼頭都會“串一串”,看船只出海,等船只歸來。
二人表示,除了瑯琊港碼頭,胡家山碼頭此刻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開海工作,雖同在瑯琊鎮,兩處碼頭卻有著不同的特點。
“胡家山壇網船,這種捕撈方式通過設置固定地樁和繩索,形成固定作業區,通過潮汐的潮漲潮落形成水流落差,靜止網具,近海捕撈,出海到回港僅需2~3小時左右,當天出當天回,不需要加冰保鮮,上船之后當天售罄。根據時節不同,捕撈到的海鮮也有所不同,開海主要海產品:小黃花魚、沙蜇、少量小刀魚,小鯧魚、小海兔及其他雜魚。”肖冰青介紹。
直播已有近5年經驗,將家鄉的海產品帶出去是他們的初心和“使命”。姐妹花告訴記者:“通過我們的直播帶貨希望能給鎮子和碼頭帶來更多流量,目前我們已經創建了7個粉絲群,有4000多人,今天開海日沒開播,還有群里的粉絲在問,海鮮啥時候能上岸,等不及了!今天不僅對漁民重要,對我們土生土長的帶貨人也很重要,希望更多人知道我們這個小漁村,也能吃到正宗的瑯琊海鮮。”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田 蔣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