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被吹成“液體黃金”的白樺樹汁,真能解酒護肝?真相可能讓你失望……
最近,
一款名叫“白樺樹汁”的飲料突然火了。
商家把它捧上神壇:
“源自大興安嶺白樺林,天然純凈”
“解酒助眠、護肝止咳,
喝出健康好狀態”。
線上平臺上,
300毫升一瓶能賣到近14元,
比普通礦泉水貴了好幾倍。
不少人抱著“嘗鮮+養生”的心態
跟風購買,
但喝完卻蒙了:
“這不就是帶點樹皮味的礦泉水嗎?”
“說好的功效一點沒感覺到啊……”
這杯被炒上天的“樹汁”,
到底值不值得買?
今天就來看一看真相。
為啥白樺樹汁突然火了?
其實白樺樹汁就是白樺樹干里的液汁,味道偏淡,帶點微甜和植物清香,有消費者形容它“像沒甜味的椰子水”“比礦泉水多了點樹皮味”。
但就是這樣一款看似普通的飲料,卻成了新晉“網紅”。2025年上半年僅抖音平臺,它的銷售額就突破12億元,同比暴漲834.8%,農夫山泉、匯源等飲料巨頭也紛紛下場布局。
它的走紅邏輯很簡單:一方面抓住了年輕人的“獵奇心理”,大家總想去試試新鮮事物;另一方面,商家精準踩中了當下的“健康焦慮”——“0卡0脂”“天然純凈”“養生保健”等標簽,正好戳中了追求“零負擔生活”的消費者。
“解酒護肝”“抗癌抗炎”?功效宣傳水分不小
商家對樺樹汁的功效描述得神乎其神:從“止咳化痰、清熱解毒”到“抗氧化、抗疲勞”,甚至暗示能應對“喝酒應酬、熬夜加班”,簡直成了“萬能神水”。
但營養學專家一句話戳破:
別太當真!
營養學博士張安指出,白樺樹汁里確實有礦物質、維生素和氨基酸,但含量并不突出,跟普通果蔬比沒啥優勢。商家吹得最狠的“白樺三萜類活性物質”(比如能抗炎、抗腫瘤的白樺脂醇),其實主要存在于白樺樹皮里,樹汁中幾乎檢測不到。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直言:目前白樺樹汁的“功能性”完全沒有臨床數據支撐,所謂“解酒護肝”“提升免疫力”都是商家的炒作。不少消費者喝完反饋“沒感覺”“像交了智商稅”,也就不奇怪了。
價格差5倍、NFC標簽造假……市場亂象真不少
除了功效夸大,白樺樹汁市場的“水”還特別深。
價格亂: 單瓶售價從3元到18元不等,差了近5倍,但原料和工藝看不出明顯區別。有的品牌宣稱“100%原汁”,245毫升賣1.6元;有的卻標價17元/320毫升,號稱“高端NFC原液”。
宣傳假: 今年3月,呼倫貝爾一家企業就因夸大樹汁功效被查處,產品直接下架。更離譜的是“NFC(非濃縮還原)”標簽——業內人士透露,真正的NFC白樺樹汁成本很高,售價至少要25元以上,低價產品的“NFC”基本是“掛羊頭賣狗肉”。
貨不對板: 有消費者吐槽,買的“100%白樺樹汁”,收到后發現是“白樺樹汁味蘇打水”,配料表里水、白砂糖、食品添加劑樣樣不少,跟“天然純凈”完全不沾邊。
行業缺標準,選購請擦亮眼睛
為啥亂象這么多?關鍵還是標準缺失。
雖然今年5月和7月,《天然白樺樹汁》團體標準和真實性識別導則陸續實施,但團體標準約束力有限,多數企業仍在執行植物飲料通用標準、地方標準甚至企業標準,品質參差不齊。業內人士坦言,短期內出臺國家標準難度很大。
如果你實在想試試,記住這幾點:
看配料表:優先選只有“白樺樹汁”的純品,避開含白砂糖、添加劑的調配款;
警惕功效宣傳:它只是普通植物飲料,別指望“治病養生”;
對高價NFC產品保持理性:低于25元的“NFC白樺樹汁”,大概率是噱頭。
說到底,白樺樹汁的火爆,本質是大家對健康飲品的渴望。但再火的“網紅”,也經不起虛假宣傳和市場亂象的消耗。希望商家能少點炒作,多點真誠,讓消費者喝得明白、買得放心~
你喝過白樺樹汁嗎?感覺怎么樣?一起聊聊~
大眾·半島新聞綜合自新華網、人民日報、羊城派、頂端新聞、證券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