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醫師節|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竇超超:以微創技術破解運動損傷難題,用醫者仁心詮釋擔當
半島網8月18日訊 (記者 孫貼靜)從最初的被動選擇到主動深耕,從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到成為運動醫學領域的青年先鋒,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副主任竇超超用十二年從醫路,書寫著成長與堅守。他以精湛醫術突破診療局限,以赤誠仁心溫暖患者心靈,以公益熱忱播撒健康種子,在運動醫學領域特別是關節鏡微創修復運動損傷方向,成為技術領先的青年力量。
從“被動選擇”到“主動堅守”的醫者初心
“最初學醫并非我的選擇,是父母給我定下的方向。”竇超超坦言。但在學習與臨床實習中,一場蛻變正在悄然發生。跟著老師值夜班、上手術臺,盡管疲憊,但每當看到患者康復后露出的笑容,那種被認可的職業獲得感,讓他逐漸讀懂了醫生這個職業的重量。
“大量運動損傷患者,不只是要修復組織,更要恢復功能。”竇超超敏銳地意識到傳統手術的局限,傳統開放手術雖能修復骨骼與肌腱,卻常忽略患者對“回歸生活、重返運動”的深層需求。
這個認知,讓他逐漸將目光投向運動醫學領域。2019年,竇超超前往國內頂尖的北京積水潭醫院進修運動醫學與關節鏡技術。進修期間,他不分上下班,只要有手術就主動參與;周末泡在圖書館鉆研專業書籍;積極參加學術會議與病例討論,只為“多學一點、多練一手”。這份執著,讓他的技術突飛猛進。同年12月,恰逢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重組關節與運動醫學科,他帶著進修成果投身科室建設,從此扎根運動損傷診療領域,一干就是六年。
從組織修復到功能恢復的極致追求
“仁心不只是愛心、耐心,更是沉甸甸的責任;仁術不只是會做手術,更是不斷精進的追求。”這是竇超超從醫12年來最深的感悟。
來自臨沂的彭女士被肩痛折磨十余年,輾轉多家醫院都被診斷為“肩周炎”,治療始終治標不治本。找到竇超超時,她右肩已因巨大肩袖損傷嚴重回縮,抬手都困難。竇超超詳細問診查體后,精準判斷病情,制定了周密的肩關節鏡微創手術計劃。術后,他一遍遍講解康復方案,定期隨訪指導,直到彭女士重新拾起農具、恢復日常生活。“看到她送來‘醫術精湛、仁心仁術’的錦旗,我覺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竇超超說。
57歲的王大叔更懂這份“重生”的喜悅。他右肩關節反復脫位20年,連睡覺翻身都可能脫位,生活苦不堪言。竇超超檢查發現,其盂唇撕脫嚴重、肩關節囊松弛,還伴有罕見的肱骨頭骨缺損,屬于高難度病例。他大膽采用全關節鏡下修復術,術后堅持隨訪康復指導,最終讓王大叔徹底擺脫脫位困擾,甚至能重新參與體育活動。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七年多來,竇超超主刀近1000臺關節鏡手術,完成復雜肩關節脫位、多發韌帶損傷等多臺高難度手術,填補了醫院多項技術空白。
而讓他更自豪的,是一位72歲老人的康復之路,老人因打太極拳導致肩胛下肌完全撕裂,肌腱回縮嚴重,卻始終渴望重返乒乓球場。竇超超為他量身定制微創手術與康復計劃,半年后,老人不僅能打乒乓球,還能完成十多個引體向上。“每個患者的需求都不同,我們要做的,是幫他們找回屬于自己的生活。”
以公益之心播撒健康種子
“醫生的責任不止于診室,更在診室之外。”一直以來,竇超超始終以公益之心延伸醫者使命。 從2019年起,竇超超就成了科普工作的“先行者”:通過開通“運動課堂”公眾號普及運動損傷知識,走進中小學校講創傷急救,走進社區開展義診及健康講座活動等。
“疾病防治,預防要走在前面。”這是竇超超常掛在嘴邊的話。多年來,竇超超堅持每月下基層,前往平度二院、三院,萊西三院等醫聯體醫院,既看門診、做義診,更帶教幫扶,把關節鏡技術送到基層。
“一臺手術能幫一個患者,教會基層醫生,能幫更多人。”如今,在他的帶動下,這些醫院的運動損傷診療能力顯著提升。
從科室骨干到帶領團隊躋身青島市先進行列,竇超超的成長軌跡清晰而堅定。作為青年醫師,竇超超始終保持學習的勁頭。談及未來,前路漫漫,竇超超正以仁心為燈、以仁術為帆,在守護健康的征途上,書寫著一位青年醫者的責任與擔當。
- 脊柱微創技術新突破,平度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UBE微創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 9月8日全面開診!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北部院區即將試運行
- 健康體重,一起行動!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開展體重管理多學科聯合義診活動
- 陽光融和醫院:15200元捐款里的醫者溫度
- 微創手術保肢救命,青島市海慈中醫醫療集團血管外科成功救治重癥Leriche綜合征伴復雜下肢潰瘍患者
- 青島市海慈中醫醫療集團融技術解“聲”困,甲狀腺囊內出血微創治療開辟新路徑
- 毫米級精準“狙擊”,一針微創化解危機!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肺結節射頻消融術
-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198位醫護人員獻熱血,詮釋醫者最動人的模樣
- 家長們注意啦!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兒童生長發育義診再次來襲
- 就在本周六!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國醫館特聘專家馬曉北教授將來青坐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