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海事護航轄區首艘“兩用輪”進出港
近日,董家口港首次迎來“兩用輪”——“庫里亞克之箭”號。該輪采用獨立散裝貨艙與液貨艙設計,由澳大利亞裝載鐵礦石駛往日照嵐山港,再從董家口港裝載4.2萬噸液堿返航。此類船舶的優勢在于根據國內外不同港口之間的貨物需求“有來有往”,最大限度減少“空跑”航程,既增加了船舶經營效益,又有利于港口之間的貿易往來,與此同時還減少了單航次的碳排放,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為了迎接這位“新面孔”,確保船舶在航行、作業期間的安全,董家口海事局對船舶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了充分評估。一是通過靜態系統對船舶適裝、適運、船員適任等方面進行了逐一核查,確保符合國際規則及國內相關法律要求。二是貨物兼容性方面,“兩用輪”交替運輸散貨和液體危險品貨物,若清洗不徹底,殘留貨物可能與新裝載貨物發生化學反應,造成火災、爆炸或污染等事故。三是船舶穩性方面,“兩用輪”因需要適應不同貨物裝載,結構設計復雜,裝載液體貨物過程中,散貨船艙處于空艙狀態,配載不當可能降低船舶穩性,增加傾覆風險。四是設備適配性問題,船舶裝卸設備需要在散貨與液體貨物模式間切換,若設備調試不當、密封性能下降,可能在靠泊作業中出現故障,影響作業安全。
為此,董家口海事局多措并舉,全力做好該輪安全保障工作。一是加強事前預防,推進海事監管關口前移,督促船方做好洗艙工作,杜絕洗艙不當可能引發的火災、爆炸或污染等事故風險。二是關注船舶穩性,做好現場核查。重點核查在裝載液體貨物過程中,散貨船艙處于空艙狀態,配載對船舶穩性的影響。三是做好作業期間船岸界面管控,對該輪的貨物清單、洗艙記錄等文書及船舶設施、岸線接卸設備等進行了詳細核查,重點關注設備適配性問題,防范船舶裝卸設備可能在靠泊作業中出現的故障,切實保障作業安全。四是依托“智慧海事”平臺,運用CCTV、海巡、無人機等,對船舶進出港、靠泊等全過程動態跟蹤。
進出港過程中,根據船舶特性制定“一船一策”進出港保障方案。一方面,采取優先錨泊、優先靠泊、優先查驗等舉措,縮短船舶待泊時間。另一方面,加強與氣象部門聯動,通過短信、電話、VHF等手段,及時將氣象海況等安全信息傳遞給碼頭和船舶,針對船舶密集交匯區,向船方發送防碰撞安全指引。
“庫里亞克之箭”的成功靠泊,為董家口海事局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了新命題、提供了新方法。下一步,董家口海事局將積極錨定航運市場變化,及時完善安全監管模式,全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半島全媒體記者 鄭成海 通訊員 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