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鳳頭燕鷗提前抵青!7月的膠州灣,還會迎來首批“棧橋同款”紅嘴鷗
近日,青島市觀鳥協會成員張磊在紅島附近觀測到多只中華鳳頭燕鷗,其中包括一只被環志的中華鳳頭燕鷗ZA8。據了解,以往中華鳳頭燕鷗來青的時間在7月上旬,去年提前至6月26日。為了觀測今年它們的抵達時間,進入6月份,青島市觀鳥協會幾位成員便在膠州灣做全域巡查,終于在6月17日記錄到4只第一批抵達青島的中華鳳頭燕鷗。
截至7月2日,已經有11只中華鳳頭燕鷗提前抵青,大部隊將會陸續抵達。此外,7月份的膠州灣還將迎來鸻鷸、紅嘴鷗等鳥類。
較去年提前9天抵達
中華鳳頭燕鷗頭頂鳳冠、身披白羽,曾一度消失,后又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據資料顯示,它是世界極度瀕危鳥類、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極為罕見,蹤跡神秘,故又被稱為“神話之鳥”。
中華鳳頭燕鷗“ZA8”是島城很多觀鳥愛好者的老朋友,它的與眾不同在于:背著小書包,背后有根小天線。這是因為這只“ZA8”于2022年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島的繁殖地做了環志,并被放置了跟蹤器。“它是一只成年的雄鳥,2022年做了環志后,8月14日飛到青島,被我們觀察記錄到,因為它背上有一個非常顯眼的小書包,加上有清晰的環志,我們可以對它進行跟蹤記錄。”青島市觀鳥協會成員張磊介紹。
“ZA8”的遷徙路線有時也令人琢磨不透。2022年10月中旬離開青島后,到東南亞越冬。2023年7月下旬,它又回到了膠州灣。回到膠州灣之后發生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很多鳥類專家也無法準確解釋原因。“當年它飛回來兩三天,一天之內又飛回到了浙江的繁殖地,飛回去待了沒幾天,又在一天之內飛回了膠州灣,短短幾天飛了個來回。”張磊說。
那一年張磊最后一次見到“ZA8”的時間是11月10日,位置在紅島街道的一個碼頭上。當時這只“ZA8”正和一大群紅嘴鷗混在一起,因為燕鷗落在平地的走路姿勢很特別,又背著書包,張磊一眼就看到了。一般來說,中華鳳頭燕鷗六七月份抵達,待4個月的時間,一直停留到10月份。其中6月份到8月份,正好是膠州灣的休漁期。魚類開始產卵,小魚慢慢長大至5到15厘米,體形小更方便中華鳳頭燕鷗進食。
這4個月對于中華鳳頭燕鷗來說也十分重要。“因為中華鳳頭燕鷗來膠州灣棲息需要經過夏秋兩季,它們任務很重,在這些時間里要更換所有的飛羽。它們的飛羽一年只換一次,這也就意味著從膠州灣換完它要用一整年。”
從去年開始,中華鳳頭燕鷗來青的時間就提前到了6月26日,今年更是提前9天,6月17日就抵達青島。張磊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青島市觀鳥協會已經記錄到11只中華鳳頭燕鷗提前抵達青島。“提前來的有去年的幼鳥,今年已經是亞成鳥了,雖說還不能繁殖,但是它的體形、狀態已經接近成鳥了。還有帶著繁殖羽的成鳥,至于為什么沒有在繁殖地安心完成它的繁衍大業,具體原因我不清楚。其他候鳥也有這種現象,不是百分百都在繁殖地繁殖。”張磊說。
本月還將迎來鸻鷸、紅嘴鷗
7月的膠州灣,除了中華鳳頭燕鷗的大部隊會抵達,在北方完成繁殖的鸻鷸也會零星回到膠州灣。這個月,還會迎來第一批“棧橋同款”紅嘴鷗。
根據各個繁殖地反饋,現階段大部分中華鳳頭燕鷗的主力還在繼續孵蛋,有的幼鳥已經破殼而出。“它們的幼鳥35天到45天之后,就具備長途飛行的能力。”張磊說,和中華鳳頭燕鷗一樣,很快也會有紅嘴鷗、鷗嘴噪鷗的幼鳥陸續抵達青島膠州灣。
膠州灣重點保護鳥類養護觀測站不僅重點關注中華鳳頭燕鷗。張磊還發現,近年來,鷺類的繁殖地分布地越來越廣,繁殖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像黃嘴白鷺,之前都是在長門巖島等海島繁殖,近幾年,在鰲山灣附近的樹林,我們也陸續找到了它們的新繁殖地。”一些猛禽的繁殖記錄被不斷突破,刷新了我們的認知。比如日本松雀鷹、雀鷹等在青島的繁殖記錄。這些新發現,也和觀鳥人口增加有著緊密聯系。張磊告訴記者,青島市觀鳥協會成員如今已經有500多人,比一開始成立時多了300余人。目前,觀鳥已經在青年人群中成了一個時尚的休閑運動。
中華鳳頭燕鷗全球種群約200只,青島膠州灣在2023年觀測到的中華鳳頭燕鷗數量就達到142只,占全球總量的70%左右。接下來,青島市觀鳥協會還將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組織一場中華鳳頭燕鷗的公益觀賞活動,市民可關注青島市觀鳥協會的公眾號報名,將愛鳥護鳥的種子撒播在青少年心中。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圖/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