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調查丨AI填報高考志愿靠譜嗎?記者實測多款產品,這些“硬傷”需警惕
山東省本科類高考考生志愿填報將于7月5日正式開始,考生及家長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今年,AI志愿填報工具成為市場新寵,夸克、百度、騰訊、訊飛等多家科技公司紛紛推出智能填報服務,宣稱能“一鍵生成最優志愿表”。然而,這些AI工具真的可靠嗎?記者選取市面上多款熱門產品進行實測,發現部分AI填報工具存在位次定位偏差、數據陳舊、信息失實等硬傷,可能影響青島考生的志愿決策。在青島,不少考生已開始嘗試使用AI填報工具。考生王鑫表示:“輸入分數后,AI推薦了幾所‘沖穩保’院校,但有些學校往年的錄取位次和我實際排名存在差距,不知道能不能信。”類似困惑并非個例。
AI志愿填報工具涌現
青島考生如何選擇?
今年,AI志愿填報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據艾媒咨詢數據,2025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達10.9億元,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選擇相關服務。在青島,各類AI填報工具也通過廣告、社交媒體等渠道迅速滲透,主打“大數據精準匹配”“AI個性化推薦”等賣點。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市面上的AI志愿填報產品主要分為四類:官方平臺:如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的“陽光志愿信息服務系統”,數據權威且免費,但功能相對基礎。互聯網大廠產品:如夸克高考、百度AI志愿助手、騰訊元寶、訊飛星火等,提供“沖穩保”梯度推薦,部分需付費解鎖完整功能。教育科技公司產品:如作業幫、有道領世等,結合職業測評生成推薦,但部分高級功能需付費。新興AI產品:如靠譜AI、高考紙鳶等,主打大模型交互,但實測中信息準確性存疑。
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考生及家長,他們均表示曾嘗試使用AI填報工具,但對其推薦結果持謹慎態度。“AI推薦的‘保底院校’里,有一所學校的專業選科要求和我實際不符,幸虧我查了官網,否則可能白填一個志愿。”平度考生王鑫告訴記者。
實測AI填報工具:
推薦院校信息準確性需復核
為驗證AI填報工具的準確性,記者以“山東考生,選科政治、歷史、地理,總分520分”的身份對多款產品進行測試,發現部分工具存在明顯誤差。
在豆包的測試中,選擇“志愿推薦”,按照要求對應的省份、分數及選課信息后,豆包自動彈出該分數對應2025年山東位次排名為138879名,實際根據山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表”,該分數段位次應在138879~140982。豆包選取了最高排名。由于該位次計算,豆包推薦的“穩妥院校”中,部分往年錄取位次略高于考生實際排名,例如推薦豆包推薦了齊魯工業大學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專業,記者用豆包搜索該校金融科技近兩年錄取位次發現,該校連續兩年分數線均在520及以上,分數線位次,普通類一段分別為,2023年,124562名;2024年,120114名。
針對王鑫與齊魯工業大學的排名匹配度分析中,豆包給出的結論為,520分的排名(138879名)略低于2024年普通類位次(120114名),但高于地方專項計劃位次(131786名)。若不符合地方專項,建議將該專業放在“沖刺”志愿,并勾選“服從調劑”以降低退檔風險。該結論與此前推薦院校的“穩妥院校”相沖突。
王鑫告訴記者,她實用的一款AI軟件在保底志愿推薦中,建議填報的專業與學校官網顯示選科要求不完全相符,多款AI未明確提示選科細節,很容易讓考生誤判。記者搜索發現,有考生反映,他實用一款AI軟件其推薦的某院校專業組包含“生物技術”專業,但未注明該專業對“生物”科目的硬性要求,可能導致選科不符的考生誤填。
付費解鎖、信息簡略:
AI工具存在“隱藏套路”
除了數據準確性問題,部分AI填報工具還存在功能限制、付費陷阱等情況,青島考生需格外留意。
記者留意到,很多軟件的免費版功能有限,關鍵信息需付費。例如,記者登錄靠譜AI,輸入考生對應信息,點擊“生成志愿表”,彈出頁面需開通會員,費用為99元。也有軟件雖可免費查看多個推薦院校,但完整數據需購買399元的“升學規劃卡”。
很多軟件仍存在缺乏詳細數據支撐的現實問題。例如,騰訊元寶在未額外引導的情況下,雖然給出3所沖、3所穩、3所保的院校,但僅提供最近一年的錄取分數線,缺乏三年數據對比。訊飛星火雖給出了沖穩保梯度設置,但是推薦院校僅為籠統的知名度及學校影響力分析,并沒有學校詳盡的數據支撐。
此外,AI軟件還存在政策理解錯誤,誤導填報策略。有考生反映,在河北新高考模式下,本科批志愿填報已取消“服從調劑”選項,但多款軟件仍建議考生“必須服從調劑,避免滑檔”,這一錯誤也可能誤導考生。
>>>記者手機
AI可作輔助,但最終決策需人工復核
盡管AI填報工具存在諸多問題,但其高效篩選數據的能力仍具參考價值。AI作為當前最為便利的一鍵篩查工具,避免盲目信任的同時,考生可先用AI工具初步篩選院校范圍,再結合官網、招生辦等權威渠道復核關鍵信息,避免盲目依賴AI。
基于此,考生應優先使用官方數據,山東省教育考試院發布的“一分一段表”、各高校官網招生章程是最權威的信息源。例如,很多高校都會提供歷年錄取數據查詢,考生可直接對比。
誠如記者上述針對齊魯工業大學的實測,考生在實用AI軟件時,應交叉驗證AI推薦結果。若AI推薦某院校的錄取概率為“60%”,考生應查閱該校近三年錄取位次,判斷是否與自身排名匹配。例如,青島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2024年錄取位次為12萬左右,若考生位次在14萬,則“沖”的概率較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生還應結合興趣與職業規劃,AI工具雖能按分數匹配院校,但無法考量考生的興趣、性格適配度。基于此,考生可先進行MBTI職業測評,再結合AI推薦,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專業。
AI志愿填報工具的興起,為青島考生提供了便利,但其準確性仍待提升。在志愿填報的關鍵時刻,考生和家長需保持理性,善用AI輔助,而非完全交由算法決定未來。畢竟,高考志愿不僅是數據匹配,更是一次關乎人生方向的慎重選擇。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