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聚焦丨千萬不要以為是“小毛病”!暑期門診飽滿,影響發育和智力……
“暑假我們門診基本天天‘爆棚’,因為人員、場地有限還會限流,即使如此,每天的患兒也能達到100個左右。”
6月19日下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康復評估/治療門診趙書營醫生告訴記者,姿態不良的孩子越來越多,隨著暑期到來,該門診也即將迎來就診高峰。
體態不良也會導致學習困難?
65%到70%的中小學生存在體態異常
11歲的樂樂(化名)因被父母高壓管教,心理壓力大、缺乏自信,每天走路都含胸駝背。產生逆反心理后不愿上學,總愛蜷在沙發上打游戲。
“他持續性地含胸屈頸,而且還伴隨心煩、焦慮、頭疼,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大腦缺氧、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導致學習困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趙書營解釋說。
“我們在實際調研中發現,65%到70%的兒童和青少年都有體態問題,5%~6%的孩子可以被診斷為脊柱側彎。”趙書營表示,除了病理性問題,多數體態問題都與生活習慣相關。
“葛優躺”玩手機、歪脖子寫作業、蹺二郎腿等不良姿態,不僅影響生長發育,嚴重者甚至影響心肺功能。
頭前傾、含胸駝背、脊柱側彎、高低肩、雞胸、漏斗胸、骨盆前傾、骨盆傾斜等常見體態問題,正嚴重威脅青少年身心健康。
脊柱側彎成青少年第三大“隱形殺手”
“脊柱側彎已成為影響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三大疾病。”趙書營坦言,多數家長對此后知后覺。
“這孩子送來時脊柱已扭成S形!”趙書營翻出手機里的照片:13歲留守女孩小玲(化名)脊柱側彎近60度,后背明顯隆起呈嚴重的“剃刀背”,骨盆嚴重傾斜。
趙書營介紹說,她父親打工兩年未歸,回來時發現孩子肩膀一高一低,衣服都遮不住了。然而此時保守治療幾乎失去意義。
這不是孤例。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人數已超500萬,且以每年30萬人的速度在遞增。
記者見到10歲女孩萱萱時,她正哭著接受體態矯正。家人在旁焦慮地安慰:“再忍忍,不然長大可就得動手術了!”
趙書營表示,近80%的脊柱側彎為“特發性”脊柱側彎,也就是原因不明,20%的孩子是因為日常姿勢不良。但不論哪一種,都需要家長積極關注。
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才能更好地呵護孩子的脊柱健康。
但令人憂心的是,不少家長誤認為體態問題“長大就好了”。
“脊柱側彎前期無明顯不適癥狀,僅表現為高低肩等體態異常,如后期出現胸悶、腰疼時,往往已壓迫神經,病情就非常嚴重了。”趙書營說。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外在的美麗和內在的健康同等重要
不良體態不僅影響孩子的外觀
更可能造成長期的身體健康問題
這些可能被忽略的不良體態問題
看看你的孩子中了幾招?
頸部前伸
長時間沉迷于手機游戲或沉浸于書本世界的小小低頭族們,容易形成頸部前伸的習慣。這一不良體態不僅影響頸椎的健康,久而久之還會導致頸肩酸痛,甚至引發頭痛癥狀。
高低肩
孩子們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如果姿勢不當或肩部肌肉力量失衡,很容易出現一側肩膀比另一側高的現象,即高低肩。這種情況不僅破壞肩部線條的美感,長此以往還會影響肩關節的正常運作。
駝背
不良坐姿,尤其是長時間趴在桌上書寫或者蜷縮在沙發一角看電視的孩子,極易形成駝背。這種體態不僅影響脊柱健康,還可能導致胸部壓迫,影響心肺功能以及整體的身高發育。
骨盆傾斜
站立或行走時的錯誤姿勢,會讓骨盆失去平衡,產生傾斜。骨盆傾斜不僅影響身體的整體對稱性,還會造成下肢受力不均,影響行走效率和穩定性。
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偏離正常中線位置,呈現出“S”或“C”形彎曲。這種體態異常會導致身體不對稱,影響心肺功能,甚至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長短腿
長短腿,顧名思義,指的是雙下肢長度不一致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孩子走路姿勢異常,進而影響其運動能力和關節健康。
翼狀肩胛
翼狀肩胛表現為肩胛骨向外翻起,常見于肌肉力量不平衡的情況。這不僅影響背部美觀,還會限制上肢的某些運動范圍,影響日常活動。
扁平足
扁平足是指足弓發育不足或消失的狀態。孩子如果有扁平足,可能會經歷足部疼痛,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或運動后,嚴重者甚至影響行走模式。
O型腿、X型腿
O型腿和X型腿是兩種常見的腿部畸形,前者膝關節過度接近,后者則相反,膝蓋分開而腳踝靠近。這兩種情況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引起膝關節疼痛,限制孩子的運動能力。
四招居家自檢法:
醫生親授“正脊操”
“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生是脊柱側彎的高發人群,女生更要重點關注。”趙書營用手在人體模型上畫出三道線:兩側的耳垂、肩峰、骨盆,正常時應成水平線,若出現高低差或不對稱,可能就是脊柱側彎了。
家長如何幫孩子居家自查?趙書營現場教學:
看四橫線:雙耳垂、肩峰、腰窩、臀紋應水平
摸一豎線:脊柱棘突連線需筆直
查對稱性:背部是否一側隆起或凹陷
試前屈測試:彎腰時后背是否出現“小丘”、高低不對稱等
此外,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脊柱側彎干預基地”,在傳承基礎上創新了“通陽正脊操”、“通陽正脊柱術”、吐故納新等多種中醫特色療法。
趙醫生還現場指導示范了幾招“體態修正秘籍”:
趴式雁兒飛:俯臥抱頭后仰,對抗頸椎30秒
跪姿開肩:跪立挺胸,手在后背交叉后伸
托天壓地:低肩手上托,高肩手下壓
“每個動作30秒,每天3組,配合游泳、單杠等運動,可以有效改善駝背、頭前傾、肩內扣、高低肩等不良姿態。”趙書營還提醒,若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軀體疼痛,一定要及時就醫,切勿耽誤病情。
半島新聞客戶端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大河報、人民日報、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等